资料站主页 在线答疑 答疑旧版
  【系统公告:
1、为了他人的阅读方便,请选择问题相应的栏目并拟好问题的标题。
2、提问时选择保密留言而没有设置密码的问题将被直接删除,不予回复。
3、为了确保回复的质量,我们可能会迟延几天回复您。

分类查看:[全部问题 认识教会 教规教义 圣经问题 伦理问题 婚姻家庭 其他问题]

标题关键字

NO.875:[认识教会]圣经「7/27/2010 9:18:45 PM」 [ QQ:862705941 ] (提问)
Male
啊肋路亚
 
在圣经中记载,耶稣路过一颗无花果树,除了叶子外什么也没有找到,就对它说你永远不在结果子啦,那棵树就死啦!但门徒说:他还没到结果子的时候,这段圣经是什么意思?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把教会传统的解释摘录给您:
按谷11: 12-14 ,无花果树受罚之事,是在耶稣进圣殿驱逐商人以前;无花果干枯的事,是在第二天门徒同耶稣回城时,才发觉的(谷11: 20-23) 。这是因为玛述事,多注意记事,不大注意事情发生的先后。耶稣饿了。他怎么饿了,圣经上却没有说。有些学者以为动身很早,没有吃早饭。他既饿了,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上前去找无花果吃。谁知到了跟前,只见满树叶子,不见一个无花果;就对树说:你永远不再结果子了!那树立即干枯了。按梅瑟法律,旅行的人如遇饥渴,可以摘道旁的瓜果充饥解渴(申23:25 , 26;参阅玛12: 1-8)。无花果树是圣经中常提的树木之一,为落叶灌木,多产于地中海沿岸。在巴勒斯坦者,四月初即己绿叶成荫,六月底果实即已成熟,呈紫色,酸甜可口。此树与“阿里瓦”同为巴勒斯坦有名的农产。耶稣寻果子吃的那一天,正是阳历四月三日,树上自然只有叶子,所以谷11:13节说“因为不是无花果的时节”。耶稣也知道尚不是时候,为什么他偏要上前去找果子吃呢?对于这一点,学者的解释不一:有的说:耶稣上前去,实在是“找无花果吃”,不管它熟了没有;有的说:他明知还不是时候,却要乘这个机会,教训门徒一番,就如一些古先知,为引起人民注意,曾做出一些“象征行为” (actio symbolica 依20: 1-6) 一样。两说比较起来,似乎后说较为可取。耶稣斥责这棵无花果树,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过失,只是愿藉此显示天主的光荣,要门徒认识他的全能,对他坚信不疑。有些学者,把这棵无花果树,比做有名无实的义人,或象征得了天主多少恩惠,只顾讲究外面,而不注重内心的圣善与正义的犹太民族(路12: 6-9) 。
NO.874:[认识教会]私人问题「7/27/2010 2:05:25 PM」 [ ] (提问)
Female
YI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873:[认识教会]请教一些信理出现的时间「7/27/2010 12:43:20 PM」 [ ] (提问)
Male
123
 
  请教问题
如炼狱 圣母无染原罪 圣神由父和子发出 神父不得结婚这些教理,是在宗徒时期就已成为教理的吗,还是后来加入教理中的.若是后加入的,我们的信仰岂不是跟宗徒时代的不同?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天主给人的信息,是逐渐的,从旧约就已经开始,直到新约,在耶稣基督身上臻至完美。天主照顾人的理解能力,知道人需要在历史中经过长时间的理解才能逐渐明白祂的启示,这是天主的对祂子民的一种教育法。就如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总不会在某个时间一次性将所有该说的灌输给孩子,一方面是孩子无法承担,另一方面,孩子也消化不了。所以,信仰是在时间中,借着神学家的反省,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实践,逐渐将天主给人的信息深化并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不同的文化中生活出来,就像一粒已经发芽的种子,经过时间的历练,它会茁壮成长,并开花结果。
所以说,我们现在所信仰的,和宗徒时代的信仰是相同的,是同一个信仰,只是在宗徒时代,有些信仰要点已经深化,形成了信仰条文,但是还有些没有被深化,需要在历史中经过人们的不断反思与生活才得到深化。后期所形成的信理,是用一定的格式和语言来表述基督徒的一端信仰,而这些用词和格式,依然可以改善,或者在另一文化中得到更加充足的补充。我们基督徒往往把信理理解为一种僵死的文字形式,这是极其错误的。若僵硬的文字脱离的具体的信仰生活,信理就没有意义了。这就是为什么圣保禄宗徒说: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活。所以,基督徒生活的不是那些信理的文字,而是文字所表达的信仰内涵。
另外,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天主教徒总认为所有的信理既然都是天主教会所钦定的,就毫无二致。这也是一种错误。梵二文献中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真理的等级,这真理的等级就是信理的等级。有些信理是基本的,本质性的,不容否认也不容忽略,比如圣言降生成人,死亡复活救赎我们,否认这些,就谈不上最基本的救赎了。但是也有些信理,比如天使的存在啦,炼狱的存在啦,完全相信固然很好,但是若一个人不相信或者忽略这些信理,这人并不能一定不得救。至于其它的,比如您提到的神父不得结婚,这不属于信理,而是教律而已。教会出于更大的精神利益,规定做神父者应该独身,教会有权这样规定,同样,也有权撤销。撤销并不意味着错了,而是规矩是随着时代产生的,当然也会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不适合和不符合时代。
NO.872:[认识教会]伯多禄先在安提约基亚建立宗座?「7/26/2010 7:24:46 AM」 [ ] (提问)
Male
我有个疑问
 
伯多禄先在安提约基亚建立宗座,然后才在罗马建立.
为何安提约基亚的主教不能继承伯多禄的首席权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在教会初期,有几个地方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耶路撒冷教会、安提约基雅教会以及哥林多教会。按照张春申神父的理解,第一个地方教会是在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教会,这是一个主要由使用阿拉美语的犹太基督徒所建立的团体。同时那里也有一些希腊化的犹太基督徒,他们来自侨居地,应用希腊语言。其次是叙利亚的安提约基雅教会。这个教会是在侨居地,通用语言是希腊话;但教会中除了希腊化的基督徒外还有归化的外邦人,所以这教会的成员包括希腊化的犹太基督徒。第三个是在希腊地区的格林多教会。这个教会是被保禄所归化的其成员以外邦人为主。以上这三个地方教会颇富有代表性,因为第一个教会主要的是犹太基督徒所组成,但其中部份来自侨居地希腊化的犹太基督徒。第二个教会主要的是在侨居地希腊化的犹太基浚徒,其中也有外邦人。第三个教会则是外邦人的教会。
安提约基雅教会,路加利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一个信仰耶稣基督的团体。公元四十年,当耶路撒冷城希腊化的犹太基督徒在那里受迫害时,开始流亡各处;这迫害的记录可在宗徒大事记载斯德望致命事件上看到,当时这些四散逃亡的基督徒也在他们所到之地宣扬福音,最成功的地方是安提约基雅。他们如此热诚的宣讲基督,以致在圣经上说这个团体在安提约基雅开始称为“基督徒”,用今日的语言说,别人叫安提约基雅的信徒为基督派或基督党。显而易见的,这团体是把耶稣基督作为信仰的中心。
耶路撒冷教会提到主的弟兄雅各伯,此人在耶路撒冷教会的确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好像今天地方教会中的主教。十二宗徒在大事录中给人印象是,他们除了照顾耶路撒冷的教会之外,同时也关心整个教会的事情。安提约基雅教会的组织略有不同,他们的领导人是先知与导师。这里所说的先知与古经中的稍微不同,当然,先知常代表天主讲话,可是在新经中的先知应当是礼仪场合中的主席。至于导师是将天主的语言向当地的教会,天主的子民作更进一步的解释。虽然宗徒大事录没有清楚记载,此教会应该有监督,因为安提约基雅教会是一个传教教会,当他们因圣神打发保禄和巴尔纳伯去传教时,这两个人在所经之地到处设立监督。因此我们可以猜想,若他们到处设立监督,则假定安提约基雅教会先有此职务了。至此,明显的,此敎会也有组织,只是不像耶路撒冷之严密而已。
这样我们就了解到,从新约圣经的记载,在第一世纪期间,教会以耶路撒冷为出发点,在中东、近东、希腊和意大利半岛的发展情形。以活泼的安提约基雅教会为核心而发展出来的小亚细亚地区的各教会团体,保禄宗徒在希腊几个城市奠定的教会团体,若望宗徒在默示录中所谈到的他所教导的小亚细亚七个教会团体。
新约并没有被我们提及圣伯多禄首先在安提约基雅建立的宗座,也没有提及在罗马。这从圣经中我们无法得知,至於伯多禄来到罗马的事,史料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但是从历史来看,无论是借助历史著作还是现代考古学的发现,都毫无疑义地确定伯多禄多到了罗马,并在罗马殉难,他们两人被认为是罗马教会的两大石柱。同时,因着保禄在罗马的短期传教和殉难,以及在罗马继承伯多禄的主教的延续,罗马教会渐渐在其它地方教会中占有了特殊的地位。保禄宗徒于公元五十八年从希腊半岛的格林多城写了一封长信给罗马教会的信友,从这封信的内容可以领会到,在保禄心中,罗马教会已经是个有资历、而且重要的信仰团体。
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都已经同意:伯多禄宗徒来到罗马并在这里殉道的事是可靠的,因为不论是从新约圣经、从极古老的基督信徒的文字记载、从礼仪经文的仔细分析,或从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足以证明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确实来到罗马,并在此地为基督而致命。那些考古出土的文物以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和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地下挖掘出来的最为可靠真实。公元九十五年,罗马主教、第四任教宗克莱孟(Clemente)在写给希腊格林多城教会的信中,曾提到伯多禄和保禄在罗马殉道的事。第叁第四世纪间巴勒斯坦的凯撒勒雅的主教欧瑟伯(Eusebio di Cesarea,265-339 AD),在他所写的十大册教会史中,也提到在罗马何处可以找到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的坟墓和遗骸,因为那两个坟墓都写了这两位宗徒的名字。
到了公元100多年,罗马、亚历山大与安提约基雅成为罗马帝国的三个首都,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之时,亚历山大与安提约基雅教会也曾声称自己拥有首席权。但是,同时,也有太多的例子尊崇罗马的特殊地位。安提约基人依纳爵、亚细亚人巴毕亚(Papias)、格林多人狄奥尼修(Dionysius of Corinth)以及里昂主教依莱内(Irenaeus)和非洲的戴尔都良都说伯铎在罗马殉道。那里的教会得天独厚地受到普遍尊敬,因此不难承认罗马主教继承伯多禄职务,是宗徒时代末期,教会出于信仰的重大认定。第三世纪中,非洲迦太基主教西彼连有《教会统一论》,承认罗马教宗继承伯铎,称罗马主教为首席,它是公教一统的关键。第四世纪当教会出现一些分裂团体时,圣盎博罗修(Ambrosius, 约339-397)以“与罗马教会,亦即与教宗共融”为维护教会合一的条件。到了圣奥斯定(Augustine, 354-430),无论是反对多那特主义(参 183)的分裂,或者是公开白拉奇主义的异说,他都以言论与行动肯定罗马教宗的首牧职务。
至于:为何安提约基亚的主教不能继承伯多禄的首席权呢? 我们需要知道,安提约基雅的主教,是其他宗徒的继承人,是一个地方教会的主教。而继承伯多禄的主教,则是罗马的主教,在神品上并不高于其它地方的主教,他们都是同一的主教,都是宗徒们的继承人。但是,由于伯多禄负有维护宗徒团合一之特殊职责,其他继承宗徒职位的主教们,慢慢形成了罗马主教在教会职务中的重要性,就是罗马的主教不仅承继了伯多禄的主教品位,同时还承继了伯多禄特殊的职责,就是做主教团的之首,为普世教会的合一而服务。因为伯多禄死在了罗马,在罗马建立了宗座,后世的主教们也渐渐突出了罗马教会在普世教会中的优越。
NO.871:[认识教会]为什么我们对神有许多叫法「7/24/2010 12:33:30 PM」 [ QQ:471307395 邮箱:niujg@126.com ] (提问)
Male
心语无忌
 
为什么我们对神有许多叫法,比如:神、上帝、主、基督、耶和华、等等,什么场合 应该 怎么叫才对呢?谁能教教我?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当初十六世纪天主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传教士们对于拉丁文中的Deus这个词的翻译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以利玛窦为主的传教士奉行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将Deus翻译为“上帝”、“天主”,这样的翻译,是从中国古籍中找到的,是有中国文化蕴含的,好处就是能让中国人认同。但是以龙华民为首的一些传教士认为利玛窦在中国古籍中所找到的这些词汇,只存在在书本里,却不存在在现实中。比如“上帝”,只有殷商时代的观念才具有“位格”性,以后就慢慢趋向唯物了。也正是因此,龙华民等人主张按照音译去翻译Deus,为“陡斯”,这固然保存了拉丁文中Dues的基本概念:有位格的至上神, 但同时,“陡斯”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任何含义,没有丝毫的文化特征,这为福传来说也是一个阻碍。
后来基督新教传入后,将Deus翻译为“神”、“上帝”,也就是天主教里的“天主”。天主教会之所以后来只以“天主”来称呼这位至上神,是因了1704年11月20日教宗克雷芒十一世的禁令:西洋地方称呼天地万物之主用“斗斯”(Deus [God]) 二字,此二字在中国用不成话,所以在中国之西洋人,并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经日久。从今以后,总不许用“天”字,亦不许用“上帝”字眼,只称呼天地万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悬挂,即不必悬挂,若已曾悬挂在天主堂内,即当取下,不许悬挂。 
对于主(Lord)和基督的翻译,在历史上并没有任何争议,至于耶和华,也属于音译,天主翻译为“雅威”。天主在旧约本来就有很多的名字,比如在传世纪中,就有“厄尔”“厄罗音”等名字来称呼天主。
目前,天主教使用“天主”,基督新教使用“上帝”,“神”这个词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中都有使用,但是明显的基督教使用的频率比天主教使用的多的的。“主”也多用于基督教,天主教则多用“上主”。“基督”是希腊语Χριστοs的音译,意为被傅油者,这个词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中都在使用,没有什么区别,由于这个词希伯莱语发音为“弥赛亚(基督教音译)”,天主教翻译为“默西亚”。耶和华(Jehovah、Yahveh、Yahweh),天主教译为“雅威”,这是旧约中天主的本有名字,一般犹太人为了尊敬都避免直接称呼使用。由于当时希伯来文献只标记辅音,所以用拉丁语字母来表示这个单词就是YHVH或YHWH。平时犹太人用“主人”(adonai)这个单词的发音来诵读YHVH,而不按正式发音将YHWH读耶和华,这是对这个立约的名字表示尊敬;只有每年犹太历七月初十日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时,才能在约柜前说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历史上圣殿多次被毁,祭司血统混杂于其他家族中,这个单词的发音因此失传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从原语种翻译成德语,必须解决YHVH的发音问题,所以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中文“耶和华”的来历;大部分当代英文译本及往昔英语译本的当代再版本都将这字译为“主”(LORD,四个字母均大写)。现代随着希伯来语的复兴,圣经考古学发现了YHVH的正确发音及其真意——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主宰。 对这个词的详细解释,您可以去参阅百度百科。
NO.870:[认识教会]这行为是大罪吗?「7/23/2010 9:13:53 PM」 [ ] (提问)
Male
fff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869:[认识教会]谁能帮忙传一下qq群号码「7/23/2010 5:52:20 PM」 [ ] (提问)
Male
lzq1982
 
谁能帮忙传一下正定教区小召堂区的qq群号码57059502  欢迎本堂区的教友加入

[天主教在线] 回复:
请添加到这里的评论里:
http://www.ccccn.org/article/other/jiaoyou/sacram/2009-01-19/2638.html
NO.868:[认识教会]感谢「7/23/2010 12:59:47 AM」 [ ] (提问)
Male
baolu
 
谢谢你们!!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不客气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若是我们的答复为您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感谢天主吧。
NO.867:[认识教会]困惑2「7/22/2010 7:28:41 PM」 [ QQ:120392419 ] (提问)
Male
爱人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866:[认识教会]如果谈论爱国会「7/21/2010 12:06:06 PM」 [ ] (提问)
Male
taida
 
您好: 我是一个qq群的负责人 在网上经常会有人询问我关于爱国会、地上、地下的问题. 请问我该遵循什么原则回答他们呢?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经常争论不休。我本人是忠贞教友,由于教友们的争论经常是没有结果,不欢而散。我很困惑,我们该不该每次都将这个问题向他们说清楚?我们该遵循什么原则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依据教宗牧函,爱国会不能相容于天主教会的教义,因此,在形式上,我们无需讨论什么。但是在具体环境中,爱国会在各地又有不同的运作方式,因此,探讨爱国会的问题时,要跟具体的环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至于地上、地下问题,若是地上和地下教会的教长都是被教宗认可的,那么,属于地下的还可以留在地下,属于地上的也可以留在地上,但是,地上的参与地下的圣事或者地下参与地上的圣事都是自由的,不要大惊小怪,这种交流有助于达至教区的合一。若是地下教长合法,地上教长尚未被认可,教友则应优先参与地下教会的圣事。
NO.865:[认识教会]十字圣号「7/21/2010 8:19:42 AM」 [ ] (提问)
Male
罪人
 
十字圣号是怎么演变的,十字圣号历史是?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维基百科上有一段相关的介绍,我们给您粘贴过来:
基督教的十字圣号起初只有用右手拇指在前额划记。
这个动作的痕迹流传下来:有些基督徒在弥撒中听福音前会在前额划十字;圣灰星期三时以棕梠叶灰在前额划十字;坚振圣事中圣油在前额被使用(称为傅油)。西元200年前后在迦太基(现今的非洲的突尼西亚),特土良说:"我们基督徒在前额穿戴着十字圣号。" 在四世纪前,十字圣号在前额外加入了在身体上的其他部分。
完整的文章请您参阅这里:
http://zh.wikipedia.org/zh-sg/%E5%8D%81%E5%AD%97%E8%81%96%E8%99%9F
NO.864:[认识教会]我能领圣体吗「7/16/2010 11:02:01 PM」 [ ] (提问)
Male
fff
 
您好:1 告解中神父要求我做补赎让我帮助别人做好事 我没有做完,后来也淡忘了这件事情,以后办了好多次告解都没有告没做完补赎的罪,并且还去领了圣体。   
     2 我周三的小斋吃肉了,我平时在外面挺注意这些的,这次回家家里做的我就吃了。
我两周前办的告解,没有犯别的大罪,请问犯了上面的两条罪,我现在不办告解还能领圣体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1、帮助别人做好事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而且也有程度上的不同。此类补赎的精义在于人是否用心去做了,至于是否成功,做了多少都是次要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行善贵在开始。为基督徒来说,很多时候念经容易,做善事却困难,甚至都不会做好事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天主教不是一个念经的教会,更不是一个嘴皮子上的教会,而是一个行动上的教会,要爱主爱人,这爱主爱人不是说说,而是做做。做善事的不仅在于行动,更重要的是在于心。没有行善的爱心,只外面上去帮帮人,那不是真正的爱人。真正的行善爱人,要像特雷莎姆姆那样,出于真心,完全爱人,且不分贫弱。所以,您应该省察的,不要紧紧关注在是否做完补赎上,更要关注在自己行善的心的状态怎么样。
2、周三的小斋不是教会所规定的法定斋戒,若您不是在某些善会里,也没有特殊的规定,那么,周三是无需守小斋的,出于个人热忱当然可以守。对于小斋,特别是在外边,我们一定要把持这个原则:别人端上什么来我们就吃什么,不要刻意强求人家做素食。
您所犯的都不是严重的罪过,也有本身就不是什么罪过的事情,但由于您良心的缘故本来无罪的事情却成为罪过。我们的良心可以细,但是不可以过于窄。对于基督徒的行为,重要的是行事的精神,而不是事情本身。就如我怀着厌恶别人的心情去帮助人一样,外表尽管是一件善事,但是我们在天主台前,不仅没有功劳,还是罪恶。
NO.863:[认识教会]罗马白领「7/16/2010 9:30:36 PM」 [ ] (提问)
Male
罪人
 
神父罗马白领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维基百科上有关于罗马领的一些介绍和演变历史,但是中文版的资料很少,若是您懂英文,应该参阅一下英文的介绍。
中文介绍如下:衣领(指罗马领)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神职人员衣着的一部分,是神职人员衬衣的一个可拆式衣领,由二个饰钮——一个在衬衣前和一个在后紧固著。衣领在脖子后面缝合,呈现无缝合线的前线。衣领是白色的,但天主教有时以“collaret”或“collarino”几乎完全盖着衣领,除了衣领的上缘和近喉头一个白色小正方形。

虽然“collarino”在17世纪被发明,衣领是一个相当现代的发明(可拆式衣领应该在1827年被发明)。英国圣公会报告,当时神职人员习惯佩带一个由牧师Donald McLeod博士发明的可拆式衣领(援引格拉斯哥先驱报,1894年12月6日),并且通过牛津运动变得普遍。

衣领有时叫做狗项圈。“罗马衣领”只是衣领样式名称,并不暗示穿戴者是天主教神职人员,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也会佩带衣领,如圣公会、路德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无宗派和其它牧师。在一些教会里,这佩带习惯会被劝阻,因为衣领被认为和罗马天主教联系在一起。

英文版的介绍为:
A clerical collar is an item of Christian clerical clothing. It is a detachable 
collar that buttons onto a clergy shirt or rabbat (vest), being fastened by two 
metal studs, one attached at the front and one at the back to hold the collar to the 
shirt. The collar closes at the back of the neck, presenting a seamless front. It is 
almost always white; and was originally made with cotton or linen but is now 
frequently made with plastic. Sometimes (especially in Roman Catholic practice) it
 is attached with a "collaret" or "collarino" that covers the white collar almost 
completely, except for the top edge and a small white square at the base of the 
throat, to mimic the collar of a cassock. Sometimes the collar is black (or whatever 
color is appropriate to the rank of the clergyman), with only a detachable tab of 
white in the front. The clerical collar has no particular religious meaning apart 
from identifying the person wearing it as a member of the clergy.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Church of England's Enquiry Centre (citing the Glasgow Herald of 
December 6, 1894), the detachable clerical collar was invented by the Rev Dr Donald 
Mcleod, a Church of Scotland minister in Glasgow. Though the "dog collar" is a 
fairly modern invention (the detachable collar itself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invented in 1827), the "collarino" may date as far back as the 17th century. The use 
of the detachable collar became popular among Anglican clergy in the 19th century 
through the Oxford Movement.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the clerical collar is worn by all ranks of clergy, 
thus, bishops, priests, and deacons — normally transitional but occasionally 
permanent — often by seminarians who have been admitted to candidacy for the 
priesthood, as is the case in the Diocese of Rome; and by college and graduate level 
seminarians with their cassock during liturgical celebrations.

In the Eastern tradition, amongst Catholic and Orthodox easterners, a band 
collarette with no "notch" in front may be worn by seminarians, although the norm is
 still a standard clerical collar. However, as the cassock is more commonly, if not 
mandatorily, worn to classes, often a plain white shirt will suffice, or a band 
collar with no collarette. Slavic cassocks button to the side, and thus a collar is 
often pointless, whereas a Greek cassock buttons to the front and has a higher 
collar, so the collar prevents chafing - as was its original function under a 
cassock. Eastern deacons and sometimes subdeacons, but rarely readers or clerics, 
also wear a clerical collar, with subdeacons and readers often having a style with 
no notch, or a tab shirt with no tab.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most Orthodox 
clerics do not wear a clerical collar anyway. Some do, but this is usually 
restricted to Wester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

Collars are typically worn by seminarians and clergy members of other groups such as 
those of the Anglican, Presbyterian and Lutheran traditions. Also many Methodist, 
Apostolic, Oneness Pentecostals, Non-denominational, and others wear collars. Some 
Unitarian Universalist ministers—Humanists as well as Christians—wear collars. In
 some churches or locales however, this practice is discouraged because collars are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Roman Catholic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other British-influenced countries, such as Canada),
 clerical collars have been informally referred to as dog collars since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he term "Roman collar" is equivalent to "clerical collar" and does not mean that
 the wearer is Roman Catholic.

NO.862:[认识教会]谢谢您们「7/16/2010 3:05:57 PM」 [ ] (提问)
Male
和平工具
 
谢谢您们~!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也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希望您能关注自己的信仰的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德、望德和爱德。
NO.861:[认识教会]罗马领「7/16/2010 1:50:35 AM」 [ ] (提问)
Male
帮同学问
 
有同学问:“罗马领有什么 宗教含义么”?

请求回答,谢谢。

主佑!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查阅了罗马领的起源历史,在其中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罗马领的出现是很近代的产物,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从十七世纪才可以逐渐发展定型。
罗马领发展到今天,其基本的宗教意义应该是一种神职人员的特殊标志,借着罗马领,能够使人认出其特殊的身份。
页次:30/88页 每页15条 总计1310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分页:24页 25页 26页 27页 28页 29页 30页 31页 32页 33页 34页 35页 36页

©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咨询Email:chinacath.org#gmail.com
本答疑系统属于天主教在线,本站许可大家在任何地方使用我们提供的答案,唯在对答案做任何修改时,请事前通知我们。

 
  教义教规 圣经疑难 婚姻家庭 伦理问题 生活问题 其它问题 教堂查询
天主教是否拜偶像 如何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怎样理解三位一体 基督教提出的几个问题 玛利亚的地位 教友能给已故亲友烧香吗
有关创造的几个问题 圣经中血腥情节描写 基督教与天主教诠释圣经 《圣经密码》可信吗
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 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 婚姻问题集锦 II III IV 婚前性行为的问题
从教律看婚姻 道德两难的疑问 为何天主准许恶在世上 手淫是一种罪吗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力 星期五可以吃肉吗 早恋在天主教是犯罪吗 圣神同祷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