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些委屈、冲突、孤独,其实是很多在认真活着、愿意善待他人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学这个环境里:人际关系还很幼稚,情感还不稳固,很多人也还没学会如何尊重别人、诚实对待感情和人际边界。
你之所以会这么痛,是因为你认真,是因为你心里有“我该怎么更善良、更对得起良知”的挣扎。你不是随便活着的人,这已经是一种美德。 出力不讨好,为什么受伤总是老实人?
因为善良、诚实、迁就的人,通常有以下特点:不太愿意争抢功劳,不会在人前炫耀自己做了多少,更愿意背后默默努力,害怕冲突,宁可忍耐,这些本来是优点。但在一个功利、不成熟的群体中,容易变成“软柿子”一样被对待。
这并不是你的错。只是现实中,人的软弱会趋利避害,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尊重善良。但你要记住:“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玛5:5)
天主看见你所做的一切,即使世人看不见。祂并不要求你成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人”,祂希望你成为忠于自己良知、以爱与勇气生活的人。
为什么人际关系这么“假”?
大学里的友情往往比较“外壳化”——尤其如果大家习惯互相消费对方、八卦彼此、合群胜于真诚。你不必因此怀疑人与人之间存在真挚联系的可能性。只是需要时间,需要筛选,也需要你不断地辨别:这个人是否值得我投入感情?
你可以问自己三件事:
和这个人在一起,我是否能做真实的自己?
他是否尊重我、倾听我、也愿意为关系投入?
在我不顺的时候,他会不会悄悄疏远甚至嘲笑?
如果不能——那就不必强求“友情”。保持尊重就好,不一定要深交。
但,总是迁就,反被得寸进尺怎么办?
圣方济各·沙肋爵曾说:“温柔,不是软弱;耐心,不是退让。”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善良,但必须有边界。
你可以试着练习几种说法,既礼貌又坚定地表达界限:
“这个我没办法答应,希望你理解。”
“我不太舒服这种说法,我们换个话题好吗?”
“这次我真的需要为自己考虑一下。”
而当你忍不住说了重话、又感到懊悔,不要定罪自己太久。学会复盘:“下次我是不是可以早点说清楚?是不是可以先保持冷静?”这样你会越来越成熟,而不是越来越压抑。
教会如何看“开玩笑”?
教会的确没有专门的教理条文。实际上,教会并未明确列出开玩笑是否禁止,而是强调任何话语行为都应该基于爱与尊重。如果一个玩笑伤害了他人,尤其是有恶意或伤害性,那么它就违背了教义中的爱德原则。
关于幽默和开玩笑,天主教的教义强调的是要有“爱”的基础。在《圣经》中的很多教导和圣徒的写作中,我们看到笑和幽默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但它不能伤害他人,不能侵犯他人的尊严。
所以,简言之,如果开玩笑是为了建立友好关系、带来欢乐,并且不伤害任何人的感情,它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它是在贬低他人、恶意伤害或嘲笑他人的弱点时,它就超出了天主教教义的宽容范围。
应该避免的玩笑:
❌ 拿外貌、家庭、信仰、出身等攻击性话题嘲笑他人
❌ 在对方明显不舒服时仍继续开玩笑
❌ 嘲笑他人信仰、价值观、脆弱之处
❌ 打着“幽默”名义,表达怨气、讽刺
一句话:开玩笑不应背离仁爱,不应让人羞辱和伤心。
最后,我该怎么面对这些混乱的现实?
你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方向:“我不想变得恶毒,但我也不想再任人摆布。”
这就是天主希望你拥有的样子——温柔而坚定,谦卑又有智慧。
你现在处在一条很难的路上:要在现实中保持良善,在良善中锻炼力量。所以你会感到疲惫,会疑惑,也会时不时怀疑“这样的生活到底值得吗”。
但请你相信——这就是你通往成熟和圣德的必经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走,圣神就在你身边,天主知道你的一切挣扎,也为你的良知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