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站主页 在线答疑 答疑旧版
  【系统公告:
1、为了他人的阅读方便,请选择问题相应的栏目并拟好问题的标题。
2、提问时选择保密留言而没有设置密码的问题将被直接删除,不予回复。
3、为了确保回复的质量,我们可能会迟延几天回复您。

分类查看:[全部问题 认识教会 教规教义 圣经问题 伦理问题 婚姻家庭 其他问题]

标题关键字

NO.164:[其他问题]天主教神圣的让我害怕「1/21/2008 5:58:00 PM」 [ QQ:418996542 邮箱:liutan871127@126.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Female
 
我其实是一名教友。从小就是听圣经长大的,我的家人们《老爷爷。爷爷。奶奶。妈妈》都信奉。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过洗了,而且在我脑海里一直都觉的那是非常神圣的,。可是后来长大后在外地上学每年只回家一次,而且时间很短暂慢慢的就感觉很生疏了,而且感觉自己有种负罪感,也就不敢去了。到现在为止我已经8年没去过教堂了,甚至把自己的圣名都忘了叫什么了。可是我现在很想在去。我想问一下,如果我在去的话我是需要正常的办神公告诫,还是应该从新领洗啊?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您无需重新领洗,如果长时间没有办神工的话我们也不建议您马上半告解,最好先找神父私下谈谈心,告诉神父您的困难,这样的交流要比直接去办神工得到的效果大。

我们常说教会是神圣的,礼仪要神圣且隆重,因为礼仪的隆重引发人向往神圣的情感,这在基督新教里是看不到的。但是这是一个“双刃剑”,在神学上,天主那种不可见的美表达在他的荣耀中,在圣言降生成人的奥迹中不可见的天主的美善在成了有血有肉的基督耶稣身上彰显出来,大博尔上山上耶稣彰显他荣耀的天主性的时候,神性与人性的光辉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在丑陋的十字架上完成了比第一次更美更圆满的新创造,最后,在圣体盛宴中,天主的至高无上的神圣隐藏在面酒形下成为分外接近我们的食粮。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主的美善由旧约时代的威严逐步借着降生成人的圣言启示给人他的神圣并非高山仰止的,而是借着在耶稣身上的彰显带到了我们人间,就在我们身旁,在圣体圣事中。

真正的神圣不是远离人间的,而是内在于人间。福音中的耶稣默观世间的美妙,他将人间的景致作为他传播“好消息”的媒介,比如,耶稣就曾用农夫撒种子、用农妇的面团、芥子成长、饼酒等形象为载体。为什么要用这些?耶稣就是要告诉人,天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和他的讯息离我们并不远,不只在我们身边,也可以借着我们自身来表达。因此,在礼仪中的隆重与神圣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人远离天主的因由,反而应该借着这种神圣达到天主本身。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教会的礼仪之目的不能为了礼仪而礼仪,礼仪最根本的目的是指示着一个人与天主相遇、相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来有往。人在礼仪中不能成为一根木头,完全属于被动的。既然是一种相遇,一种交流就应该是相互的。一方面好的礼仪能引导人更深入的与天主相遇,另一方面人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礼仪成为真正礼仪的基本要素。天主在我们中间已经不说来显示他的那种赫赫威严,相反,他来是为与我们成为朋友,愿意把他自己完全交给我们。过分矫饰而非出于至诚的隆重与礼仪的精神完全相反,礼仪的神圣与隆重也绝非一种严肃的表情和动作。

感谢天主,因为他在您的良心里还为您保留着一份可以使你感觉到的欠缺,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悲哀的就是人们在远离天主以后却没有了需要感,在罪恶中生活却没有了罪恶感。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您,天主还在爱着您,在您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天主的渴望。如果您看到的礼仪不只是外在的神圣与隆重,而更深入的去看在礼仪中天主愿意来与我们相遇,那么,这就是喜乐的源泉。

NO.163:[其他问题]希望能得到帮助「1/19/2008 5:21:23 AM」 [ 邮箱:xiwangjietuo@163.com ] (提问)
Male
aa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62:[其他问题]因为帮派问题还要去堂里望弥撒吗?「1/18/2008 10:58:55 PM」 [ ] (提问)
Female
susa
 
前几天听教友说伯多禄堂唱经班举行一次纪念朱恩源老师弥撒,这事非常好的,但是有人就说唱经班很复杂的,有好多帮派,很难进唱经班,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这完全违背朱恩源老师心愿,本来一个堂,一个家,都是主的儿女,哪里有帮派,唱的好的就多唱唱,唱经班大门一直开着。
我迷惑了,我还要去伯多禄堂望弥撒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还是鼓励您去堂里望弥撒的好,因为我们进堂不说出于参加什么帮派,也不说给神父去捧场。教会虽然是神圣的,但是是由罪人组成的,因此他需要时常的自我净化。
分帮分派在保禄的时代也很严重,有一次在他的一个心爱的地方教会里也发生了这种现象,保禄宗徒是这样说的:“弟兄们,我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们众人言谈一致,在你们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合。……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各自声称:我是属保禄的,我是属阿颇罗的,我是属刻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被分裂了吗﹖难道保禄为你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吗﹖或者你们受洗是归于保禄名下吗﹖”然后保禄有将这类现象视为一种俗人的表现,“因为你们还是属血肉的人。你们中既有嫉妒和纷争,你们岂不还是属血肉的人,按照俗人的样子行事吗﹖这人说:‘我属保禄’,那人说:‘我属阿颇罗’,这样,你们岂不成了俗人吗﹖”
因此,保禄宗徒严厉斥责了这些分帮分派的行为,这不仅是分裂基督和教会的行为,更是世俗人的低下伎俩。作为基督徒,尽管在我们的团体里无可避免的会存在这些现象,但是我们要努力的去超越。当我们自身的纷争不断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有心思和精神去传教呢,更不用说做见证了。


NO.161:[其他问题]将神父写成神甫妥吗「1/18/2008 10:58:06 PM」 [ ] (提问)
Male
阿兵
 
请问神父一词是如何来的?
我们常常看到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员将神父写成神甫是否妥当?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刚好陈开华神父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专门的论述,我们也就借花献佛了。

    近日在信德网站赫然见到一些转载文章,里面大量使用“神甫”一语,不知其究竟,但总感到一种无端的文化衍化危机。 
    四年前因为这个词和别人激辩过,所以辩前还专门求证于部分历代中国天主教文献和一些教外典籍。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2000)及一些清代的善本,我提出:从文献上来讲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教将Sacerdos(Priest)译作“撒责尔铎德” (随后的文献渐渐简称为“铎”,“铎德”或“司铎”),而“神父” (Father)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司铎的称呼。并进一步作了一个结论:“神甫”一词不是天主教的传统,那是源自于歧见,今天当然不适于以之来指称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一、司铎 
    尽管不像“天主”(Deus,God)一词的翻译过程那么能清楚地证诸文献,或者也没有资料显示1628年的“嘉定会议”是否触及了“司铎”、“神父”二词。但在最早的一批中国本土神学家们的著作里即开始大量地使用“撒责尔铎德” 、“司铎”等词,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杨廷筠的《代疑篇》里,杨氏可能是第一个使用“撒责尔铎德”的中国人,随后在《天释明辨》,严谟的《天帝考》等著作里随处皆有。三山(福建)教友李九标在《口铎日抄》(艾儒略述,李氏记)“小引”里还专门解释过,他说: 
 
    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
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标不敏,戊辰秋杪,始得就艾、卢二
司铎,执经问道。……司铎若洪钟,叩之即响。兹铎音具有,真足令愚者醒,
顽者驯,智者见智,而仁者仁。
      
    二、神父
    在辨论当时,时间不够,只是在著名方济会士利安当的《天福永衢》(成书于康熙十三年)里见到以“父”来称呼利氏。随后和一位昆明的朋友(熊世文先生)展开来深入梳理文献时,竟然在下卷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叶里找到更详尽的文字:“问曰:人于临终之倾,痛悔之情既切、告解之愿亦恳,但无神父以行告解之规,亦得彼罪之赦否,曰:……虽无神父,亦得其罪赦,若有神父,则告解之规必不可废,……”。    
    更让人兴奋的是,熊君随后竟然在永历皇太后给教宗的信中找到了更早的记载: 
 
        大明宁圣慈肃皇太后烈纳敕谕耶稣会大尊总师神父。予处宫中,远闻天
    主之教,倾心既久。幸遇尊会之士瞿纱微,领圣洗。……今祈尊师神父并尊
    会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太平,……。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
 
    而且,我们还发现,在顾保鹄神父的《中国天主教大事年表》(台北光启,1970)书首竟然影印有烈纳太后的手扎,那是来自藏梵蒂冈图书馆的照片,足俱力透纸背般的证力。 
同期的《福建州天主堂碑记》也有如下记载:“……瞻礼之日,则辍常业,听掌教神父弥撒讲道,为不忘救世之恩,盖其虔哉。……顺治十二年乙未夏五月望日立石。” 
 
    三、神甫 
    当我遍阅了夏瑰琦校刊本《圣朝破邪集》(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1996)之后,发现尽管是出于反教、仇教心理,但明清时期的人们还是用“司铎”来称呼那些“西番”。 
随后,最早见到“神甫”一词的地方是的《清末教案》(五卷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中华书局,1996-2000)里,那是一些大臣在写给光绪帝的奏蔬里用的词汇,意谓“神甫”是朝廷与民间的对立面,那是当时民众士绅欲扑之而后快,朝廷官员却避之而不及的角色。这是目前我找到的最早记载。 
 
    四、不同的源流及其效果 
    经检阅文献,直至清末民初的文献里还在大量地使用“司铎”一词,而较少见用“神父”,当然,在天主教的文献里,更没有“神甫”一词了。 
     实事上,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Sacerdos指的是神职人员的圣职身份。在旧约中,希伯来文Kohen 意思是“向神祭祀者”,七十贤士译本译作Iereus,意为“属神的人”,到了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行本圣经中,则将之译为Sacerdos,意为“神圣的人”。Presbyter的源头却是希腊文,新约中采用了希腊文Presbyteros来称呼早期教会中“受指派负责照顾信众的领导阶层”。不同语文的词汇含意都指向“被选者的司祭职”之意。所以,随后拉丁文的Sacerdos在教会文献中,逐渐明晰地指向“司祭”圣职,其意义等同于希腊文的Presbyteros(参见《神学辞典》台北光启,1996,司铎、司祭条)。 
     此外,在西方教会的传统中,人们除了称圣职人员为司祭、司铎外,也用世俗生活中的“父亲”一词来称呼那些为圣化人灵而服务的神职人员。在法文里Prêtre, 即是司祭、司铎之意,多见于正式场合,而Père则是人们对神职人员的日常称谓,这和家大人是一个词。其他文字,诸如以拉丁文为母系的文字意、西、罗马尼亚等皆作如是解,我们熟知的英文同样以“Priest and Father”分别称呼司祭和神父。此外,根据谷寒松神父的研究:在圣经宗教的传统中,“父亲”一词有多层含义。在旧约中,选民以“父亲”的形象在描述“唯一神”,在新约里耶稣直接称天主为“父亲” ;而在圣教会的传统中“父亲”一词往往也用来指那些对教会神学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中文都译为“教父”(Father of Church) 。第三层意思则是“对天主教司铎的尊称”(《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语汇编》台北光启2005,第376页》)。 

    所以,尽管“说文”里讲“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但从语源学、历史学的角度而言,“神”与“甫”两个字的非常组合,绝非天主教的逻辑传统,这仅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内部使用”的词汇而已。

最后,我们需要补充一点,来我们这个在线答疑系统提问并不只是天主教徒,其中很多是没有信仰的,也有新教徒,因为他们使用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词汇,比如最常用的是“上帝”,我们在回复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提问者的尊重也会使用他们的词汇,这并不表示我们赞同或反对什么,而只是出于一种尊重。
NO.160:[其他问题]如何阅读圣教法典「1/18/2008 10:57:26 PM」 [ ] (提问)
Male
教友
 
 我读了圣教法典,发现里面有许多词语都是专业用语,比较难理解。有没有关于法典的通俗本、或是注释、及相关案例说明解释的书籍,能不能在网上找到?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因为是法律的关系,各种概念就必须要周延,而且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所以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是必然的,没有修过法律的人读起来可能会很困难。
其它的辅助参考资料不是很多,其中用的比较多是《天主教法典注释》《圣事论补正》等等,大多是法律专家陈介夫的著作,这些书籍在大陆都曾出版过。目前网上的版本还没有看到,囿于版权的问题,我们也不能随便的将那些著作数字化搬到网上传播。不过,我们还是准备把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书籍在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以电子图书的方式提供给大家。
个人阅读法典固然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需要特别的注意,一来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特别是有关法律的知识,二来法典是一个很有系统的体系,很多条文都有前后牵连和互相约束,需要整体的去理解,而不是抓住一条不放。
NO.159:[其他问题]天主真的存在还是约束人的心灵?「1/18/2008 10:39:02 PM」 [ ] (提问)
Male
若望
 
我是信仰家庭,应该说是祖辈四代了,比较早.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也许因为信仰的祖传无形中中失去了很多对信仰进行思考的机会,尤其是从小就接受了一个天主已经存在的观念。信仰,很多时候是在怀疑中前进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将我们信仰的黑暗照亮,但是,经过不断怀疑、求证、深入的信仰才会真正在我们的生命中发挥力量,也才能活出这个信仰。
很多人不敢提及对天主存在的怀疑,好像这是对天主不敬似的,其实不然。追求真理是人的天性,人在遭遇到一些困难或打击的时候自然会寻求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和安慰,面对这些不幸也是人最会怀疑天主是否存在的一个机会。
但是,我们不是在说“为了怀疑而去怀疑”。不能没有了一个确信的基础,就是说,不能什么都怀疑。比如说,一些公认的基本原则,因果律啦,矛盾律啦等等。一旦这些原则再不能成为原则了,也成为怀疑对象了,那么,就没有办法找到真理了。
如果只是将天主视为一个能约束人内心的力量,而不是一位存在的实体,天主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因为能约束人内心的有很多其它的东西。也不是说有一个约束人内心的力量,然后根据这个力量推论出天主是存在的,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相信天主的存在,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是一个整体,面对存在的天主,不仅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需要为自己内心所思所虑负责。这也是一个有信仰的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的区别。 
NO.158:[其他问题]贵站对《旷野的呼声》有何看法?「1/18/2008 10:36:45 PM」 [ ] (提问)
Male
呼声
 
贵站发表了吉林教区对《旷野的呼声》一书的神学品评之后,在不到3、4天的时间内又将其删除,贵站能否解释其中的原因?再有,对今日闹的沸沸扬扬的《旷野的呼声》事件贵站有何看法?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不错,前几天是添加了一篇吉林教区对《旷野的呼声》的神学品评的文章,当时是一位文章添加员添加的,因为题目的关系我打开看了一下,发现这个神学品评的问题不亚于《旷野的呼声》,换句话说,这个神学品评出现了一些神学及逻辑问题。因为我很难置信这是张翰民主教的原稿以及想看看《旷野的呼声》原文究竟写的是什么就从网上搜索进入了论坛。从论坛中得知这篇品评并不是主教或教区公署公布的,既然带有私人性质,我便考虑到公布在天主教在线网站上也是欠妥的,因此才决定撤下。

因为《在希望中得救》通谕的第二部分翻译还没有完成,再加上有其它事情,我的时间很紧,就粗略的阅读了一下于海涛先生的原文,又浏览了几篇论坛上的帖子,我个人的看法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处理失当,媒体助澜,一错再错,和解艰难。”

一、 处理失当。据网络流言说:于海涛先生在出版散发这本讲义之前,曾经将此讲义送交了吉林教会当局,但是教会当局并没有同意印行,然后于先生自己私人性质的进行了印发。本人打电话给吉林教区负责人,称于先生并没有呈交任何申请批准出版的手续,而是径直私自做了印发。又联系于海涛后得知,私自出版的原因是这本来就是在各地的演讲讲义,因为很多人索要才整理成书的,另外一点就是于海涛已经预料到吉林教区不会批准。这里有两个失误,一是于海涛。就我个人的看法,于先生的作品并不能属于那种禁书之类,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是,在于先生的那份作品中有一些先天性缺陷:第一、语言犀利但略带刻薄;第二、一叶障目,很多时候尽管语言里没有带出来,读者却能从文字间读出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就不是作者本人能够掌控的了的了,其中最具危险性的一点就是很容易形成一种“圣经至上论”进而走向“唯独圣经”“唯独圣神”和“唯独歌咏”的境地。经过询问各地情况,反馈过来的信息正在印证这一点,很多地方受到这个讲义影响的教友对教会的圣事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甚至很多人都自认近乎通灵;第三、以偏概全,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恰恰是这些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引证,如果不加分析和批判就会形成虚伪的不充足论据,换句话说,如果你以个别地方教会的个别事例归纳到一个普遍结论,那么,就会无可避免的遇到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就是归纳法的问题。20世纪的归纳逻辑学家大都把归纳法看作检验假说的操作,认为归纳法不能证明假说,只能为假说提供一定程度的证据支持。至于什么是证据支持又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测度。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概率测度、认识效用测度和以接受为基础的相信测度。它们各有其职能和适用的范围。试图用其中任何一种去代替其他测度都是错误的;相反,应该在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去发挥其作用。简单的说,于老先生由个别事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适合于中国整个教会,只不过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具有一种代表性罢了,或者在某阶层具有代表性。在神学院学过伦理学的都知道,有些伦理说法是不应该让教友们知道的。文中特别提到的教会制度层面,甚至具体到修院教育,都是涉及到教会管理层面,需要教会当局的共同行动,而这方面就是作品的一个特色:闭口不谈如何与教会当局接洽协商,却选择了发动教友的做法,似乎教会当局是一个阻碍,体制不可救药,教友们就可以我行我素了。那么,将带有上述所述之缺点的讲义在未知会教区的情况下私自印发未免不被视为一种“个人主义”,教会不会凭空限制人的自由,但是当教会预测到将要带给其他人的影响的时候给予一些限制是出于团体性和教会的训导职务之考虑,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个人不能损及集体的利益,自由永远是带有责任的自由。当然我不是在说于老先生的著作就是专门为了损人利己而做的,而是在强调一个教会的人,处身于教会就要考虑到一种连带性和责任性。第二个失误属于吉林教区教会当局。因为完全可以让于海涛先生修改其中不当之处,完全没有禁止的必要,明智的进行引导不仅对吉林教区甚至对整个中国教会都有益处。信徒遵从主教不是出于其“武断的权力”,而是因为信徒在主教的行动中“确认到天主的工作”,故此,教会当局首先应该寻求的是天主的旨意,而不是私人的管见。当然,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一定还会有其它更多的事情,或许是经过多次冲突,或者教区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做的决定。不过,从品评的语气上来看,颇为生硬,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不否认这是在维护信仰,但是平心而论,品评本身所具有的神学和逻辑上的问题也是值得商榷的。

二、 媒体助澜。由于媒体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一时间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致,甚至在论坛上特别开出讨论专题。问题是,网络的开放性同时也是网络的致命缺点,在一个没有权威和任何限制的方式下,人人就都有可能会成为权威,即便虚假的权威,或者成为一个吹捧者,或者成为一个反对、抗议者,甚至都允许成为一名谩骂者。另外,网络的公平性注定了所有人都有参与的平等权利,也就从中剔除了权威的存在,这样,就无所谓了权威,无所谓了教会。必须要说明的是,不是非得教会去带领媒体,更不是除了教会别人就没有了发言权,我只是在强调:出于网络的特性,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见解在无方向和无目的的争吵中急剧加大了事件的传播速度与严重性,而同时无可避免的成为福传中地地道道的反见证。难道这点还不能印证于先生在讲义中说的“严重世俗化”和“我们是缺少爱”吗?所以,总的来说,在这件事上媒体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是一种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做媒体的都知道,网站就是靠这些吸引眼球的东西来增进人气,人们吵的越厉害我就越高兴,这不是“媚俗”还是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 一错再错。一错:处罚。处理失当后事件藉媒体之风渐渐扩大,于是,吉林教区痛下重拳。据说事件竟然连梵蒂冈都震动了,甚至传言说吉林教区对于先生的处罚也是教廷的意思。据说只是据说,流言也终归流言,真也罢假也罢,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罗马一发话各地止争端的时代了。我不是在贬低教廷,也不是在讽刺那些只会做办公室的官员们指手画脚最终弄巧成拙,而是在指出一个事实:吉林教区真的有意要如此处罚于先生吗?我看未必,因为在处理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足以说明此处罚并不是吉林教区整个教会当局的本意,也就是下面所指的品评;二错:神学品评。标称为张翰民主教的这篇神学品评谁都可以看得出是一篇神学及逻辑问题漏洞百出的品评,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品评的问题并不亚于《呼声》。甚至我怀疑这根本就不是出于主教之手(经过询问教区负责人的确不是主教本人写的,而是主教签字的。尽管这依然代表着具有权威性,但是也就意味着会存在另外一种声音),限于篇幅在此无法一一陈述。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在处罚之上加一篇品评呢?是为了不让处罚显得赤裸裸吗?还是有其它的意图,要引导教友吗?难道在递交给于先生后没有想到过会有今天这么强烈的对品评的抨击吗?因此,我个人的解释为:吉林教区并不是想真正的处罚于老先生,品评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可是,在于先生的阵营里却有人没有读懂这个品评,非要把这个遮羞布扯开,于是便发生了:三错:就是一错再错。有人强烈攻击品评,逐条陈述,据理力争,初意是为了于先生辩护,打抱不平。精神固然可嘉,但却是在乱中添乱,将于先生无形中拖入了与吉林教区或者说与主教的尖锐对抗中。我用了“对抗”一词并不是纯粹修饰性的,这个印象是从论坛上的激烈言论中读出来的。这样,就形成了以于先生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张翰民主教为代表的“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对立,这个对立在日益激烈的职责下显得特别明显。根据吉林教区负责人的说法,品评是为了纠正于海涛的错误,是个人性的,吉林教区得知被公开到网络上还是于海涛打电话给教区询问为什么会被发布到网络上之后才知道的。这里因为事实上已经被公开了,也就无法追究了,但是这种公开无疑为竖立一种连于先生都不想要的对立产生了基础。

四、 和解艰难,但有希望。一来,吉林教区方面不想退步,退步就意味着自己或上边决策的失误,通过电话也能够感觉到吉林教区的某种强硬姿态;二来,于先生也不想退步,因为退步就意味着理论真的有问题和理想的落空,出于禁令又不得不遵守。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双方乐于见到的,一方面吉林教区受到瞩目,如此的冲突并不会因为处罚而尘埃落地,我相信吉林教会当局也会考虑到一种更大分裂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以于先生为代表的“激进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很多地区主教神长们的抵制,这种无形中的抵消力量为今后“改革”教会的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尽管不是于先生能预料到的,但却是于先生绝对不愿看到的。教廷近年来对那些跨教区性的组织非常留意,从《牧函》收回1978年给予中国大陆的特权就可以完全看得出来,从某个层面来讲,不断的在扩大教区主教的权利。而且,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教友心目中,尽管你很对,但是如果你在跟主教作对也没有办法接受你,从《圣心蓓蕾》到各处办班都是跨教区性质的,各地牧人当然在关注这个事件,就是在看结果,说的露骨一点就是:如果你连本教区主教的裁决都不服从,那你到了我教区以后我就更拿你没有办法了。这样,只能给其它各教区增加防范心理,甚至下逐客令。所以,我认为,这样拖下去对双方并没有好处,对教内教外影响巨大。但是,和解的希望还是有的,本人愿意提出一种方案,仅供双方参考。首先,于先生应该和教区达成一个协议:即于先生应同意修改其中有问题的地方,待达到能通过审核和出版的程度时教区应撤消对于先生的处罚。这样,于先生既能达到更新教会的理想抱负,又能获得各地主教神长们的支持。说实在的,《呼声》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并不是异端或异说性的,可惜一些表达未免太激进了些,另外就是方法论的问题。这方面应该学习教会官方训导的平衡理论,当强调了一个方面以后,应该马上用另外一个方面来平衡,于先生仔细研读一下教宗本笃十六世写给中国教会的牧函就再清楚不过了。作为教区主管,应该就教于其他睿智人士,不能凭意气行事,这不是一个教会牧人的态度。

教会历来的改革和更新莫不是从内在着手的,而不是“外科手术”式的。如果于海涛先生一意孤行,不肯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不肯与教区和解,那么,一旦出现更大的分裂,不仅应验了于先生书中所说的借鉴新教之长,就连于先生本人也走进马丁路德的老路了,这才是各地牧者们最为关心的。让我而言,最为放心不下的就是:凤翔教区李镜峰主教发布《警惕“旷野的呼声”》一文后,李主教也招来了一片骂声,那么,这个现象就不正常了。这就恰恰说明了受《呼声》影响的人的“圣统制”观念被歪曲了,而事实上以于先生为首的“激进派”也在走着这个路子,那么,可想而知,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全国被禁的可能性一定会指日可待。我们教会固然要“改革”要“更新”,但不是一种马丁路德式的改革,其实路德一开始也不愿意更没有料到会走上于罗马决裂的地步。到了16世纪,真正复兴教会的是圣依纳爵,是十字若望,是大德兰。我们翻开他们的著作一点都不会发现那种“激进”“制度性颠覆”的用语和文字暗示,甚至没有批评,更没有品评。十字若望被同会修士囚禁这个残酷事实都没有被圣人大书特书,反而成就了他影响千秋万世的《心灵的暗夜》。错了不怕,最怕一错再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值此历史十字关头,于先生和吉林教区不可不谨慎处之。

通过电话,经过和于海涛的磋商,于先生同意修改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重写,达到吉林教区主管当局的认可标准为止。但是就吉林教区而言,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教区的事情,若要教区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

根据于海涛的意思,并不赞同把这件事在网络上讨论,也希望众位网友和网管自律。因此,天主教在线也仅发此一分析文章,并不再公开讨论,所有后续跟进言论都将被删除。天主教在线会以实际的方式帮助双方和解,希望各网站也予以配合。如果对此文有不同意见者请私下联系我们。

最后,《旷野的呼声》让我想起了洗者若翰,他是“旷野里的呼声”,为耶稣铺平道路。但是“呼声”终究是“呼声”,若翰不是呼唤大家注意自己或是朝向自己,而是将手指指向耶稣,“看,天主的羔羊”,“他应该兴盛,我应该衰微”。所以,呼声作为一种警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一切都应指向呼声所应该指向的方向。我的意思是说,《呼声》作为一种“呼声”应该让人去注意《“呼声”》所指向的那位,而不应该在《呼声》本身上斤斤计较,划牢自缚。
NO.157:[其他问题]到地上教堂望弥撒是否可以?「1/18/2008 10:35:16 PM」 [ ] (提问)
Male
约瑟
 
到地上教堂望弥撒是否可以?「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已经回复到您的邮箱,请注意查收.
NO.156:[其他问题]可以和神父交朋友吗?「1/18/2008 10:26:09 PM」 [ ] (提问)
Male
天空
 
可以和神甫交朋友吗?(我说的不是暧昧的朋友)神甫们是不是不能和女性朋友单独出来.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神父不是神,更不是远离世间烟火的孤僻者,神父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天主就是从他生活的团体、家庭中将他拣选出来服务于圣职,因此,一方面,神父必须成为一名通传天主大爱的人,因为神父作为天主的工具就是要借着自己所服务的圣职使别人获得来自天主的恩典——拯救;另一方面,为能更好的将这个拯救通传给所有不同种类的人,神父就必须学会与所有的人相处、打交道。
这样,一个由团体中被拣选的神父,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自己所在的团体,所以,神父的圣职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一种连带性。他应该成为所有人的朋友,特别是那些需要关怀的贫穷者、无依无靠者和社会边缘人士;他更应该以博爱的胸怀对待所有与他接触的人,特别是女性朋友,视老者为母,长者为姊,幼者为妹,在相互尊重下建立恒久的深厚友谊。
如果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话,在传教工作中妇女也应该撑起半边天,她们应该学会如何与神父合作,如何共同传教。所以,与女人合作不仅为传教工作至为重要,为神父的心灵和情感成长也会有所帮助。在纯洁的友谊中,我们无法界定心灵与心灵的深入究竟何处是界限。这在圣芳济各、圣味增爵、圣依纳爵等大圣身上看的非常清楚。我们的误区就是,一旦神父跟女性朋友合作很多时候就无可避免的被视为其中具有一种暧昧的关系,因为我们被一些个人事例的先入为主观念圈住了。换个角度说,因为工作同事的关系产生了爱情而导致了一个家庭的婚姻破裂就要禁止丈夫或妻子与人一起工作或相处吗?我们并没有否认神父与女性朋友交往中的危险,但是那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与女性朋友的交往如何避免一种不必要的被别人的误会,需要谨慎处理,这方面的经验和方法都是尽人皆知的,我们不再罗罗嗦嗦了。尽管我们的社会日益开放,但是不同地方的教友在对待神父的举行行为时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不赞成那种随随便便的与女性朋友双入双出,也不赞成那种畏于人言连正常交往都有问题的生活。真正污染我们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从自己内心里生出来的东西。在谨慎避免了容易使人产生误会的机会以后,一旦产生无法预料的误会时我们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正常的友谊会使人心泰神安。 
NO.155:[其他问题]我可以请上帝帮助我,让我的老公对…「1/18/2008 10:18:22 PM」 [ ] (提问)
Male
susan
 
我可以请上帝帮助我,让我的老公对我好一点?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上帝愿意帮助所有自己愿意行动的人,但上帝却不代替人。
我们古人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别人。但是耶稣却说:己之所欲,先施于人。即是说,自己有什么的喜欢的东西就先要给人。这代表了两个对待人生的态度,前者从消极层面出发,后者却是从积极层面。
在对待任何人上都是一样的,若您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您就需要首先去尊重别人,如果您希望老公能对您好,可是您却整日闹脾气耍心眼怎么能得到老公的好呢。祈祷上帝帮助您,上帝定会帮助。一方面您需要打开心房接受来自上帝的恩典,另一方面您需要成为一个值得您的老公对您付出慈善和爱的人。
NO.154:[其他问题]天主教与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1/4/2008 12:19:12 PM」 [ ] (提问)
Male
toya
 
您好我想请问天主教与基督教神职人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啊?
比如说牧师的长衫与神父的黑长衫不是一样吗?
谢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基督教的派别很多,牧师的着装也不完全一样,其实就是天主教里的黑长衫也不完全划一的,多少会有一些不同。在天主教会里,除非是那些非常传统的修会和在梵蒂冈的一些主教们穿着黑长衫,大部分神职人员都是着的便装,或者穿着黑衬衫,戴上白领就可以了。除了了意大利之外的国家,神职人员们很少穿着神职服的,为了区别,他们往往在上衣左边或右边戴上一个小十字架,但是也不是很常见的。很多基督教里的牧师黑长衫直接继承了天主教的传统,或者多少有一些改变,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
您可以找一些相关图片,自己对照一下区别。http://american-costume.com/character/bokusi.html
NO.153:[其他问题]天主的好工具和器皿「1/1/2008 10:55:08 AM」 [ ] (提问)
Male
我知无知
 
我在看了佳播弟兄的回复的发言。很感动。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奋勇的传播好消息。

[天主教在线] 回复:
让我们共同努力。
NO.152:[其他问题]寻找「12/31/2007 4:28:23 PM」 [ ] (提问)
Female
lili
 
亲爱的教友们  大家好,我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石家庄工作,想在石找一信教男朋友,谁能帮帮我呀,谢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您的这个寻友启示贴在这里有些不太合适,呵呵,找一个qq群或者论坛什么的。
NO.151:[其他问题]很重要的问题-天主的大智和大仁?「12/30/2007 10:07:39 PM」 [ QQ:584915361 邮箱:xdl_free@126.com ] (提问)
Female
xdl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50:[其他问题]过客留言「12/30/2007 1:38:15 AM」 [ ] (提问)
Male
ao
 
非常敬佩那位叫“梦萍”的教友,在世俗化严重的今天,她能有如此坚毅,并试图获取在线人员的帮助或祈祷,求助于天主,让人感动与敬佩,非常棒。

各位主内的兄弟姐妹,大家都加油,共同的,胜利的,喜悦的,信心的,尽量圆满的,走完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路,向天主交份漂亮的答卷。

彼此祈祷,阿门!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留言本来是保密的,可能因为这个问答系统的原因成了公开的,在此我们也对提问者表示歉意。
页次:241/251页 每页15条 总计3764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分页:235页 236页 237页 238页 239页 240页 241页 242页 243页 244页 245页 246页 247页

©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咨询Email:chinacath.org#gmail.com
本答疑系统属于天主教在线,本站许可大家在任何地方使用我们提供的答案,唯在对答案做任何修改时,请事前通知我们。

 
  教义教规 圣经疑难 婚姻家庭 伦理问题 生活问题 其它问题 教堂查询
天主教是否拜偶像 如何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怎样理解三位一体 基督教提出的几个问题 玛利亚的地位 教友能给已故亲友烧香吗
有关创造的几个问题 圣经中血腥情节描写 基督教与天主教诠释圣经 《圣经密码》可信吗
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 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 婚姻问题集锦 II III IV 婚前性行为的问题
从教律看婚姻 道德两难的疑问 为何天主准许恶在世上 手淫是一种罪吗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力 星期五可以吃肉吗 早恋在天主教是犯罪吗 圣神同祷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