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站主页 在线答疑 答疑旧版
  【系统公告:
1、为了他人的阅读方便,请选择问题相应的栏目并拟好问题的标题。
2、提问时选择保密留言而没有设置密码的问题将被直接删除,不予回复。
3、为了确保回复的质量,我们可能会迟延几天回复您。

分类查看:[全部问题 认识教会 教规教义 圣经问题 伦理问题 婚姻家庭 其他问题]

标题关键字

NO.9061:[其他问题]舞蹈与信仰冲突吗?「8/11/2024 12:54:08 AM」 [ ] (提问)
Female
LUOWA
 
请问信教的女孩子是否可以穿着比较艳丽的衣服跳芭蕾、花样滑冰或者艺术体操?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关于信教的女孩子是否可以穿着比较艳丽的衣服进行芭蕾、花样滑冰或艺术体操等活动,天主教的教导没有明确禁止这些艺术和体育形式。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理解天主教的观点,并做出符合信仰的决定。

1. 艺术与美的表达
天主教教会历来重视艺术和美的表达,并认为艺术可以提升人们的灵性、赞美天主的创造。芭蕾、花样滑冰和艺术体操都是对美和技巧的表达,能够体现人体的优雅和和谐,这与天主教对美的理解是兼容的。

2. 服装与谦逊
在选择服装时,天主教教义提倡谦逊和适度。这并不意味着信徒不能穿着美丽或颜色鲜艳的衣服,而是强调服装应该表达出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服装的选择应避免过度暴露或引发他人的不良联想,而是应当符合活动的需求,并与信仰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一致。

3. 意图与心态
关键在于穿着艳丽的服装进行这些活动的意图和心态。如果这些活动是为了展示艺术之美、身体的协调与技能,而不是为了吸引不必要的注意或引发虚荣心,那么在这些艺术或体育活动中穿着艳丽的服装并不违背天主教的教导。

4. 文化与环境的考量
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对服装的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保守的社区中,艳丽的服装可能不被理解或接受,因此在选择服装时,也要考虑周围的文化和环境,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或争议。

5. 个人良心的指引
最终,作为信徒,你应当遵循良心的指引,并通过祈祷和反思来做出决定。如果你在穿着某种服装时感到良心上的不安,或者觉得这与自己的信仰不一致,那么可以考虑做出调整。但如果你认为这符合艺术的表达,并且不违背谦逊和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些活动仍然可以成为你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女孩子参与芭蕾、花样滑冰或艺术体操,也不禁止穿着艳丽的服装进行这些活动。关键在于保持谦逊、适度和尊重的心态,确保你的行为和穿着能够反映出你的信仰价值观。通过祈祷和反思,寻求天主的引导,做出最适合你个人情况的选择。
NO.9060:[伦理问题]如何宽恕「8/9/2024 2:18:03 PM」 [ ] (提问)
Male
 
请问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是以对方的停止伤害、道歉和忏悔为前提,还是无条件宽恕?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在天主教教义中,宽恕他人是一项重要的美德,深深扎根于《圣经》和教会的传统。关于宽恕是否需要以对方的悔改、道歉或停止伤害为前提,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理解天主教的教导。

1. 天主教关于宽恕的教导
天主教教会强调,无条件的宽恕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耶稣基督在玛窦福音18:21-22中教导门徒,要“七十个七次”地宽恕他人,这表明宽恕是无条件的、无限的。宽恕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行为,更是我们与天主关系的一部分。

耶稣在路加福音23:34中的祈祷——“父啊,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是无条件宽恕的典范。在这些情况下,那些人并未悔改,但耶稣仍然选择了宽恕。

2. 宽恕与和解的区分
天主教教会区分宽恕和和解。宽恕是个人的灵性选择,是在天主面前决定不再怀有怨恨或报复的心态。宽恕是出于对天主的爱和对灵魂得救的关怀,即使对方没有悔改或道歉,信徒仍被呼召去宽恕。

和解则不同,它需要双方的努力。和解通常包括对方的悔改、道歉和停止伤害行为。如果对方没有悔改或继续伤害,和解可能难以实现。教会教导我们,在宽恕他人的同时,也应为他们的悔改祈祷,希望他们能与天主和好。

3. 实践中的宽恕
在实际生活中,宽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容忍或接受不公正的行为。天主教教会教导信徒要宽恕,但同时也要以智慧保护自己。你可以设定适当的界限,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并寻求天主的引导。

宽恕并不等同于遗忘。我们可以记住经历过的痛苦,并从中学习,但选择不让这些记忆主宰我们的生活。宽恕是一种灵性的解脱,使我们能够摆脱怨恨,得到内心的平安。

4. 宽恕的灵性益处
宽恕不仅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和好,更有助于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宽恕他人是我们回应天主无条件宽恕的方式。通过宽恕,我们能够更接近天主,获得祂所赐的内心平安和灵性自由。

在天主教信仰中,宽恕是一种无条件的呼召,是出于爱和对天主的顺服。虽然宽恕不以对方的悔改为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容忍继续的伤害。通过宽恕,我们不仅能与他人和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与天主保持和谐的关系,并在灵性上获得自由与平安。
NO.9059:[其他问题]如何面对死亡「8/8/2024 7:31:57 P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Male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58:[认识教会]人生志向与信仰是否矛盾「8/7/2024 2:32:16 PM」 [ ] (提问)
Male
寻道者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57:[认识教会]敏感问题「8/6/2024 1:46:42 AM」 [ ] (提问)
Male
渴望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56:[认识教会]如何克服偶像崇拜,变得虔诚「8/4/2024 8:34:51 P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Male
 
总是有将人当作神来崇拜的欲望,即使我嘴上不承认,但事实显而易见。归根结底,就在于自己太过软弱,无法活出基督的样式,不能克制不好的欲望,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下面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她人很好,情商智商都高,对我有很多帮助,虽然相处只有短短一年,却对她十分佩服,于是产生了那种崇拜的想法。第二个例子是在b站上认识了一个天主教姊妹,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她对教义比较了解,又因为她是天主教徒,我是信义宗教徒,所以也有很多探讨的地方,我所知道的很浅,对她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崇拜的想法,甚至认为她是圣女,可能因为我自己沉迷色情,而她守贞吧。最后我向她坦白自己的不好的想法,结果得知她是个女同,真讽刺。讽刺的不是她怎样,还是自己总是将人人偶化的冲动。至于表面上,却总是认为她们是像安多纳德一样的基督徒(一个小说人物,她虔诚地相信上帝是出于爱,而不是盲从)。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崇拜这样的人,实际上还是迷信,但却不付出行动让自己变得虔诚。虽然我坚信上帝是存在的,圣经是对的,可是只停留在表面,现在连圣经也没读一遍,祷告也不静下心来,也时常会有不好的念头。如果不是从小信,可能现在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可信心太小,所作所为反而可能阻碍其他人信主。因为学校统计过宗教信仰,所以大家也都知道。唯一引以为傲的就是那个穆斯林朋友隐瞒了自己的信仰,我没有。但人家守斋月,我却不遵守十条诫命。很多时候信仰都是浮于表面,上学期参加一个线上读圣经聚会,从不发言,后来去工厂打工,聚会时总睡着,也退出了。现在属灵的生命说实话并没有很大的长进。

[天主教在线] 回复:
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并渴望在信仰中寻求答案,这是灵修旅程中的重要一步。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我们的心灵直到安息在主内,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

关于将人偶像化的倾向
人类有一种自然的倾向去寻找并崇拜“榜样”,尤其是在自己感到软弱或迷茫的时候。你所描述的这种“将人偶像化”的现象,可能是对完美圣洁生活的渴望在起作用。但我们需要谨记,只有三位一体的天主才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人,无论多么虔诚,都只是天主的工具,而非崇拜的终极对象。

教会的传统和圣教父们不断提醒我们,圣徒是我们效仿的榜样,他们的美德和虔诚生活是通向天主的指引,而不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天主教会尊崇圣人,但教导我们将所有的荣耀归于天主。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有将人偶像化的倾向时,可以反思并祈祷,请天主指引你回到真正的信仰中心。

关于内心的软弱与信仰的挣扎
在信仰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试探。你提到无法克制不好的欲望,并因此感到痛苦。教会教导我们,在面对罪恶时,不应单靠自己的力量,而应依靠天主的恩宠。通过频繁领受圣事,特别是告解圣事和圣体圣事,我们可以在恩宠中获得力量,对抗诱惑并逐渐成长。

圣保禄宗徒在《罗马书》中也谈到了他内心的斗争:“我所愿意的善,我反而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做。”(罗7:19)。然而,他最终依靠基督的恩宠战胜了这些内在的挣扎。天主知道我们的软弱,祂的恩宠足以支撑我们,即使我们在罪恶中跌倒,只要真心悔改,天主永远愿意接纳我们。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每日默祷与反省:定期进行默祷和灵修反省,在圣母玛利亚的代祷下,将你的内心挣扎带到天主面前。通过日课经和玫瑰经,你可以在祈祷中逐渐感受到天主的临在。

寻找属灵导师:在教会中寻找一位可信赖的神父或修女作为你的属灵导师,帮助你在信仰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他们可以提供指导,并在你感到困惑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领受圣事:定期参与弥撒,领受圣体,并经常性地进行告解圣事。这些圣事是天主赐予我们的恩宠管道,能够帮助你在灵修生活中获得力量。

培养美德:教会教导我们,要努力培养信德、望德、爱德,以及其他基督徒应有的美德。你可以从小事做起,每天一点一滴地努力,逐步在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

圣经与教会训导:虽然你提到自己尚未完整阅读圣经,但你可以循序渐进,结合教会的训导和圣师们的著作,逐步深入理解天主的圣言。圣经与教会的训导是我们信仰生活的基石。

最后一点
你提到,如果不是从小信主,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渣”。其实,天主的慈悲与怜悯是无限的,正是祂的恩典使我们在软弱中依然能够接近祂。圣母玛利亚是我们灵魂的母亲,她会在我们跌倒时为我们代祷,使我们重新振作,继续前行。

愿天主通过祂的圣神指引你,使你在信仰生活中不断成长,最终与祂合而为一。我们都在灵修的旅程中,与所有圣人、天使一起,为最终与天主团聚而努力。天主祝福你。
NO.9055:[圣经问题]思高本的注释是唯一权威吗?「8/3/2024 1:00:24 PM」 [ ] (提问)
Male
原子
 
在阅读思高本《圣经》时对一些注释的内容不太认同或有保留看法,请问必须以思高本的解释为准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天主教之外的圣经其实具有注释的版本并不多见,而天主教徒也经常会混淆了圣经原文和注释之间的差别。注释仅仅是帮助理解经文而已,存在高度的可信性。但圣经注释也会具有一些问题,以思高圣经的注释为例,其翻译时所依据的原文版本在历经近代圣经学的发展,已经明显跟不上最新的发展,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耶路撒冷圣经(The Jerusalem Bible)是由天主教圣经学者在1966年基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原文及死海古卷翻译的版本,由法国道明会的耶路撒冷圣经学会主编,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该版本以其注释详尽、学术性强而著称,尤其受到天主教会的重视,并在学术研究中广泛应用。
关于思高版圣经的注释,可作为比较正式的天主教教义来阅读,但这并不替代圣经的个人性理解,因为天主的话是超越的,每个时代和不同的人都可能会对天主的话有不同的理解,为此我们才说天主的话是活的。
不过,当同一段圣经被不同的人解读为互相矛盾言论时,就应该以教会的训导为准,首先是天主教的官方训导,包括一些官方文献,比如天主教教理、训导文集等等,其次是圣经注释以及一些权威的圣经学者的著作。
NO.9054:[其他问题]如何克服色情诱惑「8/1/2024 3:02:35 P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Male
罪人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53:[其他问题]关于奥运会「7/27/2024 2:35:11 PM」 [ ] (提问)
Male
城鹊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52:[教规教义]主日可以补课吗?「7/26/2024 11:59:23 AM」 [ ] (提问)
Male
张顺
 
大家好,我是一名辅导班老师。每年考试季我都要给许多学生补课,但因为是辅导班,很多学生只能周末上课,虽然我也尝试把课安排在周中,但有的学生只有周末才有空,而且考试竞争激烈,补课在所难免。
为此我选择优先在周中上课,但如果学生只有周末有空或者平时太疲惫,我只能在主日补课,照顾学生需要,请问这算是特殊情况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建议你通读一下天主教教理有关第三诫的解释(2168-2195号)。
我们将一些重点提出来,一方面回复你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来引导大家,特别是负责牧灵工作的神长们做一个反省。
1、天主十诫的第三诫圣经原文是要人遵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人要遵守的圣日,“应记住安息日,守为圣日。六天应该劳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不可作任何工作”(出20:8-10)。安息日就是今天通行日历中的星期六。
2、圣经中没有“遵守主日”、或“主日罢工”的任何经文。
天主教的要理问答在天主十诫的第三诫中是这样解释的:
128 问 第三条诫命什么?
答 命人主日及当守瞻礼上停工,专务恭敬天主的事情。 (申:伍,十二 ─ 十四)
129 问 为什么必须守主日及停工瞻礼呢?
答 因为我们平日多为照顾肉身,到主日或当守瞻礼,自当格外恭敬天主,照顾灵魂。
而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官方的教义,非常的严谨,所以我们看不到这种简化了的通俗说法。
3、天主教徒不遵守安息日而是主日
天主教徒不守安息日,而是主日,因为这一天是耶稣复活的日子。主日是星期六,而是星期日,一周的第一天。所以,天主教强调的是安息日的精神意义,认为主日才是安息日的圆满,只是停工还不够,还需要在主日与复活的耶稣相遇,进入耶稣的安息。
4、天主教徒不是为了停工而遵守主日。
遵守主日的目的不是为了停工,“那些依照旧的方式而生活的人,现在来到了新的希望之中,不再遵守安息日,而遵守主日,因为是在主日,我们的生命因着主和他的死亡而蒙受祝福。”(2175号)
5、主日的本分。
为一位天主教徒,主日的本分是参与弥撒(2180)。无故缺席主日弥撒难免不犯重罪。但若是有正当理由,则可豁免此义务。例如疾病、照顾婴儿,或获得自己本堂牧者的豁免。另外,根据天主教教理,主日的本分本身并不包含主日罢工,在解释完主日的本分后,另起一段才开始解释停止工作。但圣教四规的第一规则将参与弥撒和停工都列为主日义务。
6、天主教徒尊重安息的精神。
天主教徒的主日停工是来自安息日的精神意义,“人的生活是由工作和休息所调节。主日的建立是为了使所有的人都有机会享有足够的休息和馀暇,以培养其家庭、文化、社会及宗教的生活”(2184)。所以,停工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更高的道德价值。
7、主日,什么人可工作,什么人不可工作?
家庭的急需或社会的巨大利益,构成合法的免除主日休息的规定。比如,为了维持家庭的存续而做的必要的工作,一个家庭极度贫困,男主一个人在外工作,若主日停工就会被解雇,导致家庭面临严重危机,那么,男主就可以在主日正常工作。社会的巨大利益包括所有从事公共事业的人士:警察、医生、公交司机等等。换句话说,这类人士必须要在主日工作以维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即便如此,每个人有责任为自己保留足够的休闲时间,同时不要养成危害宗教信仰、家庭生活、和健康的习惯。
相反,若一个人是公司或企业业主,或超市或门面,而非雇工,有着充分的自主权,这样的人士就应当停工,不可以工作。
8、主日的重点是与复活的主相遇。
作为牧者,总是强调主日的停工问题,但丝毫不重视引导信徒在主日度一个有质量的宗教生活,难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最后,我们来回答上面网友的具体问题。若是在主日需要补课,求得本堂神父的宽免后,去补课但没有去参与弥撒,不可以。如果有去好好的参与弥撒,又有补课的需要,也不妨碍的休息或健康或导致精神过度疲劳,就可以去补课。若是有参与弥撒,不去补课,却在家里整天打网游,是非常的不适宜。
NO.9051:[伦理问题]天主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吗?「7/24/2024 2:40:22 PM」 [ ] (提问)
Male
西儒
 
教友们好:
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以来路德宗新教肯定了世俗工作的价值,认为各种世俗事业(比如工商业)也是天主赋予的“天职”(天主教翻译成“圣召”),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而加尔文宗的预定论让基督徒战战兢兢,努力通过世俗事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天主的选民,并且勤俭节约、抑制欲望,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
韦伯认为由于新教承认世俗事业的价值,并鼓励努力奋斗和理性思考,所以当时新教更适合社会的发展,直到今天新教国家的经济在总体上也好于天主教国家。
请问天主教是否认同这种“新教伦理”,今天的天主教肯定世俗层面的价值与成就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关于天主教是否认同这种“新教伦理”,以及今天的天主教是否肯定世俗层面的价值与成就,情况较为复杂,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历史背景与差异
新教与天主教的分歧:新教改革(尤其是加尔文主义)强调个人与神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提倡通过世俗职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是否被神选中。这与传统天主教的神学观念有所不同,后者更加强调宗教仪式、教会的中介作用,以及追求来世救赎。
天主教对世俗工作的态度:历史上,天主教确实更多地强调修道士、神职人员等“神圣”职业的重要性,相对而言,世俗工作并没有被赋予与新教相同的宗教意义。
2、现代天主教的观念
梵二会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梵二会议)对天主教的社会教义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渐接受和重视世俗层面的工作与成就。梵二会议肯定了信徒在世俗世界中的责任和使命,强调天主教徒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信仰,通过工作、家庭生活和社会参与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福祉。
天主教的社会教义:天主教在现代社会教义中明确提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教会认可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支持合法的经济活动,并鼓励企业家精神,但同时强调经济活动应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或集团的财富积累。
《天主教教理》:《天主教教理》中也提到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人类参与创造、合作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通过工作,个人可以体现自己的尊严并促进社会的共同利益。
3、与新教伦理的比较
共通之处:现代天主教与新教伦理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尤其是在工作伦理方面。天主教徒被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创造和奉献来实现个人价值,并且要在世俗事务中秉持信仰原则。
不同之处:然而,天主教在强调世俗工作的同时,依然保持了对来世的关注,认为物质成功不应成为生活的终极目标,而是应该服务于更高的精神目标和社会福祉。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与韦伯所描述的新教伦理中的“内在世俗禁欲主义”有些不同。
4、谨防成功神学的陷阱
若是将一些新教国家的经济繁荣归功于新教伦理,一来逻辑上有些问题,成功神学暗示信徒的物质状况与他们的信仰程度直接相关,这种因果逻辑存在问题。圣经中有许多例子表明,虔诚的信徒也会经历苦难和贫困(如约伯)。因此,成功神学的这种因果关系并不符合整体的圣经教导。二来,难免会陷入成功神学的陷阱。信徒就可以通过信仰、捐献和积极宣告来获得物质财富、健康和成功,反过来,他们也会说,看,我们繁荣了,有钱了,事业成功了,也就证明了我们信的和做的都是对的。这其实是违背了违背传统基督教教义,忽视苦难与十字架的意义,扭曲救恩的本质,而救恩是无偿的恩典,与个人的物质状况无关。这种神学也会导致助长自私与物质主义,忽视社会不公与贫困问题。
今天的天主教确实认可世俗层面的价值与成就,并且鼓励信徒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践行信仰。然而,这种认可与新教伦理并不完全相同。天主教依然强调物质成功应当与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相平衡,经济活动应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证明和财富积累。天主教的社会教义中,世俗工作被视为实现个人尊严和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但最终目标依然是追求更高的灵性和道德价值。
NO.9050:[认识教会]对教堂和神父的疑问「7/23/2024 3:56:46 PM」 [ ] (提问)
Male
城鹊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49:[伦理问题]有心窄病,老是把一些正常错误当大罪「7/22/2024 8:44:07 PM」 [ ] (提问)
Male
保禄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48:[圣经问题]关于圣经和天主教官方,怎么看这两个问题「7/20/2024 10:48:59 PM」 [ QQ:2221917166 ] (提问)
Male
多多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9047:[伦理问题]行善需要理性计算吗?「7/20/2024 9:48:59 PM」 [ ] (提问)
Male
西儒
 
教友们好!我想请问:
孔子的弟子赎买鲁国奴婢后,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因为他觉得为国分忧是应该的,何况自己也不需要这笔钱。按说,做好事不求回报是件好事。可是,孔子在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没有夸他,反而骂他伤天害理。
因为孔子认为国家给予奖励,是让这个做好事的人没有损失。这样,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现在子贡这么做,的确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但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道德的要求。以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回报的人,可能就会被人嘲笑,国人就会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呢?这样反而增加了别人行善的成本,所以不是好事,而是可恶的行为。
这是中国的贤哲从理性的角度思考行善的效果,现在对拾金不昧的奖励也是这个道理。可是耶稣却教导我们“你们应当心,不要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你们在天父之前,就没有赏报了”“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
请问耶稣与孔子的教导矛盾吗?我们在行善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用理性去计算实际的效果?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孔子和耶稣的教导虽然在表面上看似有所不同,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行善的理解和强调的重点。

孔子的观点
孔子的教导更多地着眼于社会效果和实际影响。他认为:
国家的奖励制度:奖励行善是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行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如果一个人拒绝奖励,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行善时有所顾虑。
社会责任:孔子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认为行善不仅是个人美德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这种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奖励,以激励更多人效仿。

耶稣的教导
耶稣的教导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纯洁和动机的纯正。他强调:
内心的意图:行善应该出于真正的爱和慈悲,而不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和奖励。只有这样,行善才是真正纯粹的。
与天主的关系:耶稣认为,行善应该是为了履行与天主的关系,而不是为了在人前获得荣誉。天主在暗中看到一切,会给予应有的报答。

二者的共同点
尽管孔子和耶稣在行善的强调点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教导并不互相矛盾,反而可以互补:
行善的动机:两者都认为行善应该出于真心,而不是为了外界的回报。孔子的奖励机制也是为了最终激发更多人发自内心地行善。
社会与个人的平衡:孔子关注行善对社会的影响,强调制度的重要性,而耶稣则强调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纯洁。这两种观点都在不同的层面上促进了行善的行为。

理性与信仰
在行善过程中,理性和信仰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理性计算实际效果:从孔子的角度出发,理性地思考行善的社会效果是重要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鼓励更多人行善,促进社会的和谐。
信仰引导纯粹动机:从耶稣的角度来看,信仰引导我们纯粹地行善,关注内心的真实动机,避免行善变成一种获取荣誉的手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需要考虑行善的社会效果,也需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做到真心行善、不图回报。通过理性与信仰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实践行善的行为。
页次:2/606页 每页15条 总计9076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分页:1页 2页 3页 4页 5页 6页 7页 8页

©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咨询Email:chinacath.org#gmail.com
本答疑系统属于天主教在线,本站许可大家在任何地方使用我们提供的答案,唯在对答案做任何修改时,请事前通知我们。

 
  教义教规 圣经疑难 婚姻家庭 伦理问题 生活问题 其它问题 教堂查询
天主教是否拜偶像 如何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怎样理解三位一体 基督教提出的几个问题 玛利亚的地位 教友能给已故亲友烧香吗
有关创造的几个问题 圣经中血腥情节描写 基督教与天主教诠释圣经 《圣经密码》可信吗
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 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 婚姻问题集锦 II III IV 婚前性行为的问题
从教律看婚姻 道德两难的疑问 为何天主准许恶在世上 手淫是一种罪吗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力 星期五可以吃肉吗 早恋在天主教是犯罪吗 圣神同祷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