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站主页 在线答疑 答疑旧版
  【系统公告:
1、为了他人的阅读方便,请选择问题相应的栏目并拟好问题的标题。
2、提问时选择保密留言而没有设置密码的问题将被直接删除,不予回复。
3、为了确保回复的质量,我们可能会迟延几天回复您。

分类查看:[全部问题 认识教会 教规教义 圣经问题 伦理问题 婚姻家庭 其他问题]

标题关键字

NO.174:[其他问题]请求帮助「2/16/2008 5:26:34 PM」 [ 邮箱:lucyhelen@sohu.com ] (提问)
Female
Lucia
 
您好,有以下以个问题我需要帮助,谢谢
1, 三年前,我通过圣经慢慢建立起对天主的信仰,我渴望走进教会以更好地学习教义、 完善对真理的认识。
   然而家人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们绝不允许我接受洗礼,我也极少有去教堂的机   会,更不可能参加慕道班的学习,就连通过网络了解也很困难。
   我现在每天都会安排时间祷告、学习圣经、反思自己的行为——但自己能力毕竟有限,我担心自己误解圣经中的某些意思,以至于犯下错误却无法意识到。怎么办呢?

2,我在北京一所很好的中学读高二,对于文科生,哲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但教材当然坚定支持唯物论,老师并不了解宗教,讲课时对其评论很犀利。而为了高考,我也只能在考试中“笔是心非”严格按照辩证唯物论答题,这让我很难受。

3,中学教材将宗教笼统地归于“客观唯心主义”,并赋予其“唯心主义”的全部特征:例如片面、静止的看问题等等。
这样的误解是青少年不愿归信天主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现状是:他们一方面对信仰者很“同情”,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人总得信点什么”,这导致学生们“见佛拜佛、见上帝拜上帝”——而实际上什么也不信。
这是太大的误会!怎样帮身边这些同学走近天主,脱离信仰真空呢?我有这个责任的!

[天主教在线] 回复:
1.您的这种精神真的让人难以置信,因为就是天主教徒也不见得会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圣经或教会的道理,甚至有很多天主教徒连圣经都没有读过,更不用说有几个人读过整本的圣经了。天主召叫一个人真的很奇妙,很多时候就是在人尚未存有信仰的之前人就已经跟他相遇了。我们为您的精神与追求而感谢天主,也祈求天主使您早日进入他的大家庭。
我们希望您能始终不懈的坚持阅读圣经,常要保持一种属灵的阅读,就是不要单单的去寻找一种理智上的认识,或者为了增加一种知识。圣经绝对不是为了让人有更多的理性知识而存在的,同样,过度关注于学习或教授相关的圣经知识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人沉浸在无休无止的争论、解惑、好奇中。那么,什么是合适的“度”呢?我们认为,只要您能够看得懂就足够了,任何人都无需一种单一的教会官方的权威解释,这种解释是所有理解与解释的最后底线。换句话说,教会无意圈定我们的思想,好像一句经文只有一个解释一样。要清楚的知道,阅读圣经就是天主在今天对我说话,是“他”“今天”对“我”“说话”。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去寻找教会的官方解释重要呢,还是领会天主现在接着这句经文传达给我一个信息重要呢?这就意味着,圣经为我们而言永远是常新的,永远是“今天”的。已经存在的解释和研究成果都要服务于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经文,而不是把学习这些解释作为终极目的。
所以,您无需顾忌什么,天主的神自会将您引入他的真理,但也不要放弃天主要借助一些人或事情所给您的帮助,比如,如果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查查书,问问他人,或者到我们的答疑上提问等等都是一种方法,要学习使用这些方法,而不是凭空等待天主给您什么超自然的启示。天主给与的帮助方式就是借助人而拯救人,通过人帮助人。

2. 囿于特殊的环境很多时候所做的抉择固然不会附有任何的责任,但是也会在内心造成一种道德良心的冲突,这种可以感觉的到的冲突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正确良心在我们内的正确反映,如果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无动于衷了那才是可怕的。
越是抨击的激烈,就越能看出那种抨击已经失去了力量,变成一种苍白的叫嚣。而宗教的力量就在这种抨击的远景中复活,在歪曲的理论缝隙中生长出来,因为真正基于真理的东西,属于人本性的东西是无法完全从人的理智中抹煞的。

3. 您谈到的这一点在当今的社会中很普遍,受到一种片面的不系统的教育,总会让人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当这种观念慢慢在人的思想中积淀下来时,就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错误观念。可是,这种观念却与人性深处那种寻找真理精神的涌动相矛盾,这也就是您说的“人总得信点什么”。一种虚假的学术思想并不能完全替代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生活,当这种虚假在我们内没有产生出它所标称的“美丽果实”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一种信仰的真空。感觉自己缺少一种最本质的东西,一种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东西,更会感觉到人原来是一种宗教性的存在,在人最深处,最本性的地方已经烙有神的印记。
如果您想去帮助身边的人,首先需要努力学习一些有关教会的基本知识,用术语来说就是:己之所无,岂能予人。树立一个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全部而完全的回答别人的问题,但是我们坚定于正确的观念,通过学习或询问他人,那些问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其次,您应该获得几个比较有知识的天主教徒的支援,通过他们一方面学习一些教会知识,另一方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互通有无。最后,我们推荐给您几本不错的书籍,有时间的话您可以阅读一下。
西方基督宗教史 http://www.ccccn.org/book/html/129/content.html 这是一部非常全面和客观的教会历史,很有阅读价值。
正视人生的信仰 http://www.ccccn.org/book/html/51/content.html 一本不错的适合墓道者阅读的书。
圣经十讲 http://www.ccccn.org/book/html/22/content.html 讲的虽然不多,但是都是深入浅出的,很容易理解。
我们的答疑上以前也曾回答过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您可以查阅一下,有什么问题了您就可以直接向我们提问。


NO.173:[其他问题]为何恾然?「2/12/2008 4:01:53 PM」 [ QQ:593290156 邮箱:593290156@qq.com ] (提问)
Male
亂丗佳魜
 
我的主,我做错了好多事,不知到该怎么办,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可就是错了,这么久都没能去教堂告解和忏悔。在这里我诚恳的请你您原谅我.....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好像您的留言并不是问题,倒像是一个公开忏悔。如果这种忏悔能让您良心平安也是值得的。

NO.172:[其他问题]个人问题「2/12/2008 4:30:06 AM」 [ ] (提问)
Male
小龙
 
问题已被移走。

[天主教在线] 回复:
请直接和我们的QQ 1152308 联系。
NO.171:[其他问题]有关弥撒礼仪的几个疑问「2/10/2008 9:50:35 PM」 [ QQ:94168905 邮箱:xuyuesefus@126.com ] (提问)
Male
忘情水
 
第一请问弥撒中的天主经为什么没有阿门?
第二为什么亡者弥撒没有互祝平安?
第三领完圣体后为什么还走到圣像前向其行鞠躬礼?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第一请问弥撒中的天主经为什么没有阿门?
罗马弥撒经书总论在谈到天主经(Oratio dominica)的时候这样说:“我们在天主经中祈求日用的食粮﹐这对信友而言﹐尤指基督圣体。我们也求主宽免罪过﹐为能以真正圣洁的心灵领受那圣洁者。主祭邀请众信友祈祷﹐信友与他一起念天主经。然后主祭一人继续念‘附祷经’(embolismus)﹐会众则以赞颂词作结束。附祷经是把天主经的最后一项祈求加以发挥﹐为全体信友祈求脱免凶恶的权势。(参阅81号)”
天主经也称为“主祷文”,就是主耶稣亲自教给我们的祈祷经文。又称七求经,祷文如下:
我们的天父,
愿你的名受显扬,
愿你的国来临,
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
不要让我们陷於诱惑,
但救我们免於凶恶。  
我们现在是这样结尾的,但是天主教教理在2760号这样说:“很早的教会礼仪以光荣颂结束主祷文。在《十二宗徒训言》中,有‘权威与光荣永归於 ,万世常存’这一句;《宗徒训诲录》在全句之前又加上‘万国’一词,成为今日合一祈祷采用的经文。东方拜占廷传统,在‘永归於 ’之後加上‘父、子、圣神’。《罗马弥撒经书》则以明确的远景发挥最后一祈求:‘期待着永生的幸福’(铎2:13)和救主耶稣的来临,然后才是信众欢呼,就是《宗徒训诲录》的光荣颂。”按天主教教理第2855号,这两句与前三句:“愿祢的名受显扬,愿祢的国来临,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重复。因此十六世纪以后,天主教不鼓励在天主经内重复这两句。只有在弥撒中会保留它们。在弥撒念完天主经后,会念《光荣颂》即“天下万国,普世权威,一切荣耀,永归于祢”。
至于究竟为什么在弥撒中我们不加“阿门”,教会官方的解释我们暂时没有找到,所以也暂时猜测的回答几种可能。一种是耶稣在教导我们用这些话向天父祈祷的时候并没有加上“阿门”,另外一种也是我们愿意主张的,就是天主经和天主经之后的“附祷经”(embolismus)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众的赞颂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直到主祭以祈祷结束:主耶稣基督,祢曾对宗徒们说:“我将平安留给你们,将我的平安赏给你们。”求祢不要看我们的罪过,但看祢教会的信德,并按照祢的圣意,使教会安定团结,祢是天主,永生永王。到这个时候信友才回答:阿们。换句话说,弥撒中的天主经已经进行了扩展,不只包含七祈求,信众的赞颂,还包含了主祭为和平及教会的祈祷。而“阿们”的意思就是“愿这一切得以实现”,即实现天主在此祈祷中所教导我们的一切。我们最近经常创一些新词汇,其实弥撒中的这个天主经我们想应该称为“大天主经”比较合适。

第二为什么亡者弥撒没有互祝平安?
我们查阅了2002年版的罗马弥撒经书总论,没有发现在亡者弥撒或者说追思弥撒中不必行互祝平安礼的说法,因此,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地方习惯。针对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我们既不反对,也不提倡。

第三领完圣体后为什么还走到圣像前向其行鞠躬礼?
这也是一个习俗问题,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习惯而已。不过,出于尊敬的礼节切莫影响了领圣体后的的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在那一刻,只有我,和爱我的那位。
NO.170:[其他问题]请教个问题「2/10/2008 2:39:06 PM」 [ QQ:814352601 邮箱:paosiko@126.com ] (提问)
Male
鲍斯高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69:[其他问题]有关《奉献于无玷圣心的祈祷》的问题「2/7/2008 11:29:52 PM」 [ ] (提问)
Male
天民
 
最近有人送我一本小册子,书名是《奉献于无玷圣心的祈祷》。这本书只在版权页上标了“by zhou jingwen”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在这本书中,圣母以第一个称向教友说话。我想问,这些是哪一次、在哪里圣母显现时说的话,书中并没有说明。这些是圣教会正式认定的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经过我们的查证,这格祷词和奉献来源于属于方济小兄弟会的爱火天使网,http://www.ofmcn.org/mary_holy_heart/holyheart-all.htm 我们已经发出一封询问信,希望能得到答复。
NO.168:[其他问题]请问教会是怎么对待神迹?「2/4/2008 12:07:29 PM」 [ ] (提问)
Male
安东尼
 
因为看本站:http://www.ccccn.org/article/other/jiaoyou/sacram/2008-02-02/1717.html
光州总主教宣布罗州尹弘宣及其追随者被逐出教会

后又看见其他论坛有的关该事件的讨论,所以想了解一下,教会内怎么对待发生的奇迹,有时间规定吗?教廷怎么才认定该事件确是神迹呢!如果我也慌称自己看见神迹,教廷是怎么判断呢!

以下为另一问题,主题为:关于罗州尹弘宣及其追随者被逐出教会。提问者178063474
看到安多尼兄弟的疑问,我想再补充点。这一事件是否说明韩国丽珠的事情是不真实的呢?相信《爱的讯息》大家都看过,就我个人而言,看过之后,尽管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性问题产生过疑问,但就整件事情而言,我还是深信不疑的,我相信他们不会无聊到拿这样严肃的事情开玩笑。这两天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失落,继续相信可能会受到自科绝罚,我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这件事情。另外在亚洲真理网站,看到一篇抨击这一事件的评论,可能是某位网友的个人观点。(http://www.tianzhu.org/tw/tz_boardl.php?page=1&bo_id=13379)请帮助我们进行一下分辨。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将两个问题合并到一起来讨论,因为所问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先来看奇迹本身是什么。

神迹,在教会中也称做奇迹或圣迹。意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英文是Miracle。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奇迹视为一种与自然相对的超自然现象,或者是一种破坏自然律和自然规律的事物。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认为一切超自然现象都不可能存在。

奇迹与记号是不可分割的,旧约强调奇迹的标记特性。在新约奇迹有时也称为semeion(sign):那是不信者所要求的征兆(对观),可是,为愿意相信的人,却是导人看见那显现在耶稣身上的天主光荣的外在标记(若望)。所以,奇迹在对观福音也称为dynamis (power):能,那是天主能力的表现,是他在基督身上救赎威能的临现;而若望福音则称之为ergon (work):工程,那不仅是基督的工程,更是“派遣我的父的工程”(若五36;九3;十32),好使看到的人能够相信“父在我内,我在父内”(若十37)。

奇迹可以让人看见奇迹背后的天主;但是这过程却不是自明的。法郎看见奇迹依然心硬,纳匝肋人看到耶稣的奇能乃交相询问说:“这人不是那木匠吗?”(谷六1~6)。

奇迹并不强迫人同意,它并不像科学实验一样在一个纯知性的层面上证明事实,或指证一些可以实证的真理。但它却邀请人;每一个奇迹都是一次召唤,它呼召人,触动人勇于找寻自己完满将来的特性。现代神学多喜欢用“标记”的语言来描述奇迹。奇迹指出天主要实现他的许诺;透过奇迹,他显出他真地作了人类的主;透过奇迹他也公开承认了那些为实现他的许诺所经由的历史人物:如圣祖、先知、和耶稣。奇迹预先启示天主末日的救赎威能,而这威能已经在耶稣基督及其复活上开始了它最终极的工作。

与伪经或希腊民间的神话故事比较,福音奇迹故事显得出奇的清醒、朴素、简单,它并不夸张奇迹的奇异性,甚至尽量躲避任何有藉奇迹招引注意的暗示。耶稣的奇迹故事处处透露着他个人的风格:是那么富于权威,又是那么关爱世人,痛斥不幸,他没有用奇迹惩罚人,没有用奇迹赚取利润、炫耀自己。奇迹完全在他救赎讯息的笼罩之下,是他宣讲天国的一部分。

没有无原因的奇迹。任何奇迹都是要表明天主愿意启示给我们的一端道理或者意愿,因此,奇迹绝不是天主闲的无聊了弄出一段超自然的事情让人们去趋之若鹜。无论是要显示耶稣圣心的宽仁与慈悲还是要显示耶稣真实的临在在饼酒形下,这些奇迹都非常鲜明的在述说着一端有关天主或与天主有关的真理。

教会在认定奇迹之事上一向极为慎重,需要经过专门的调查并经过科学人员严格的检测,这都为避免出现人为的事情发生。这个调查取证检验的过程并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许是在当事人活着的时候,也许是在当事人死后多年。

另外一个明显的验证是否是奇迹的方法是看事件的当事人以及随从者是否服从教会的权威,里面的逻辑很简单,一个真正来自天主的奇迹是不可能相反天主自己做立的权威的,简言之,天主不能相反自己。这一点极其重要,即便经过科学家的严格检验证明事件的发生超越自然界属于不可解释的奇迹现象,但若接受奇迹者及其追随者公开或隐蔽的反对教会的教导,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将其排除在教会认可的奇迹之外。我们不否认这里面的超自然现象和奇迹性,甚至某种神圣性,但这不是教会的圣迹。用保禄的话说,任何神恩都是为建树教会而存在的,那么,奇迹也是一样,不可能存在一个既建树教会同时又反对教会的奇迹。

自科绝罚的原因。根据天亚社的报道,我们稍加分析。之所以宣布自科绝罚是由于:
第一、 当事人“把事件说得好像获得教宗批准似的。他们透过刊物和互联网中伤我、中伤韩国主教团和韩国教会。”一方面夸大,另一方面反对教会权威当局。在真理电台的讨论区还看到有人评论说这是主教们的个人私怨问题,其中有几句这样说:“如圣母所言,魔鬼已进入教会内部,进入教会最高阶层,进入主教里面。善恶之争正在那里进行。这类主教纯属假的牧人,即默示录所言的自称宗徒实非宗徒,是说谎的人。他们用人性来管理教会,他们领导下的教会已经不是主的教会,而是假基督建立的假教会。”那么,这样一来,谁还是权威呢?真正的权威大概就只有圣母了吧,如果谁认为是假的就成了假牧人,那么教会当局不就都成了反基督了吗?我们答复问题一向使用复数,用“我们”来代表整个的天主教在线,但是,就写作这篇回复的本人来说,如果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追随者谦虚的接受了教会当局的处罚我到认为圣迹是真有可能的,但是,从目前这种反响来看,我可以断然认定这绝对不是真正来自天主的。
第二、 而且,崔昌武总主教曾于2003年到罗州,与六十岁的尹弘宣及她丈夫会面,其后又于零五年向他们发出最后警告,但他们没有修正自己的行动。可见,教会当局是经过了充分的研究与规劝,最后又做出了最后通牒之后才公布这个绝罚的。有人认为,宣布【自科绝罚】本身就说一个矛盾,因为“自科绝罚指有关绝罚并非经宣判施行,而是因某行为使被逐出教会者置身信仰团体外而自动施行。”这个问题我们在当年马英林祝圣主教之后梵蒂冈发表了公开声明以后所掀起的声明是否属于绝罚的争论中已经讨论过了。根据《天主教法典》1331条第二项,宣布一项自科绝罚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和没有宣布的自科绝罚情形有天壤之别,这是教会内很严肃的一件事情。所以受到自科绝罚不等于宣布受到自科绝罚。这里的宣布不是普通的宣布,而是按照教会法诉讼程序所做的、带有法律后果的宣布,是一个法律专用术语,所以需要按照法律程序来进行。 没有宣布的绝罚和已经宣布了的绝罚绝对不是一样的,对自科罚,法官得宣布(Declarata)使人周知;但在未宣布前,受自科绝罚者于某些环境中,有时法律许可他行圣事,圣仪及治权行为(1335条)。如果未宣布的自科罚,在犯人所在地不是公开的,提示犯人若不领圣事获圣仪,对周遭的信友构成恶表,而犯人自己亦因此而丧失名誉,则法律许可他领受圣事获圣仪(1352条2项)。
第三、 光州总教区先后于98、03和05年发出指引,禁止教友到访该处和在该处参与礼仪。韩国天主教主教团亦公开支持总教区的决定。尽管07年11月的一则新闻报道已驳斥了尹氏声称为奇迹的真实性,但依然有人继续在罗州聚集。另外“他们收集了大量金钱,并做出为求痊愈而饮用尹氏尿液等迷信行为”。这个原因依然说明了事件的当事人及其追随者公然无视教会当局的政令而做出的一意孤行,此外,尚有迷信行为的产生。

自科绝罚绝罚了什么?
第一、 坚称在其身上发生神迹的女教友及其支持者,受自科绝罚。即事件的当事人尹氏及其支持者。
第二、 凡在罗州已被禁、“妄称为小堂”及“圣母朝圣地”主持或参与任何圣事或礼仪的神职人员、修会会士和教友,均受到自科绝罚。即是说,禁止神职人员、修会会士和教友在该处主持或参与礼仪。
因此,这个绝罚既是属人的,又是属地的。不仅那些到被禁的地方去主持或参与礼仪或圣事会受到自科绝罚,按照第一条的话语,那些支持者也受罚。但是这里有一些晦涩之处,就是如何界定“支持者”的程度。换句话说,支持到何种程度才算属于被绝罚之列?我们的理解是:不是指所有的支持者,而是指那些固执于尹氏的教导,并反对教会当局的禁令的人。希望有懂韩文的教友到韩国主教团的的网站上(http://www.cbck.or.kr/)找一下联系方式,向教会有关部门提交这个问题,以澄清不明之处。

尽管这个绝罚是出于“为着教友健康的信仰生活,以及教会的团结共融”的原因而发的,尽管是做了多次的劝告和警告,而且也有其真正的理由。但是,当今教会已经很少公开宣布绝罚了,尤其是教会最高当局。教会作为慈母教会,不能仅仅靠着绝罚或处罚来维护教会的统一共融,这个最后的,不得不使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尽管维护了教会的统一与真理,但也会给教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种无可言喻的损失在绝罚令发布之后的众多激烈反应和恶意攻击中已经实现。

这种教会内部的处罚与所产生的各种激烈攻击从形式上成为福音的反见证。
NO.167:[其他问题]最小兄弟会的第四大圣愿?「1/28/2008 8:42:14 PM」 [ QQ:843295843 ] (提问)
Female
 
最小兄弟会的第四大圣愿?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认为您应该指的圣方济‧保拉所创立的“最小兄弟会(The Order of Minims)” 圣人是“最小兄弟会”的会祖。1416年诞生于意大利加拉伯利亚(Calabria)的保拉城。在十三岁时住进了方济会院,一年开始度独修的生活。1435年时,有二位同伴开始加入他的独修行列。约在1454年时,由于跟随者的人数日渐增多,圣人便在Cosenza总主教Pyrrhus的许可下,建造了一座大型的隐修院与圣堂。

圣人所制定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修会中最为严厉的其中一个,他们誓守永久的斋戒(此为该修会的第四圣愿)与严格的贫穷,但真正使他们有别于其它修会的记号却是谦逊。他们寻求的是能生活在不知名的所在,并从这世界中隐遁。为能活出“最小”的特色,圣人甚至向教宗寻求许可,希望能在所有修会中成为最渺小的。1474年,教宗西斯笃四世允许圣人为他自己的团体撰写会规,且给予该团体“圣方济隐士(the Hermits of St. Francis)”的名称。稍后,这个会规由教宗亚力山六世正式批准,并改名为“最小兄弟会(Minims)”。修会成立后,圣人陆续地在加拉伯利亚与西西里创建新的隐院;他亦追随圣方济亚西西的芳踪,为修女们成立第二会,也为一般教友建立了第三会。

NO.166:[其他问题]正常健康的青年教友,是否也需要领傅油圣事?「1/26/2008 9:37:04 AM」 [ 邮箱:yaya20040308@126.com ] (提问)
Female
mary
 
我想问问正常健康的青年教友,是否也需要领傅油圣事?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刚好前年做过这个有关傅油圣事的主题研究,我们将其中的重点翻译简述如下。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下傅油圣事对象的演变。

一、 初世纪。第二世纪的时候并没有太多重要的有关傅油的记载,但是其中的一个特色是,教友们去探望病人,尤其圣保里加布对作为司铎的人说:“应关照被遗弃者,探望患病者,不要遗忘寡妇及孤儿。”同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傅油形式。被傅油者包括:病人(不分大病小病),临终者以及有死亡危险者。
二、 从加罗林朝的改革到第十一世纪。傅油的对象渐渐变为只为那些临终者和重病者,成了准备死亡的圣事。这种情况在第十一世纪的时候已经普遍化了。
三、 从第十一世纪到第十五世纪。由于经院神学的发展影响,傅油圣事开始系统化。彼得隆巴认为傅油圣事乃为临终者,其目的在于罪之赦。大亚尔伯却认为傅油圣事是为了那些有死亡危险的人。圣多玛斯尽管使用了“extrema unctio”, “ultimum remedium(终傅)”之类的词汇,并认为其主要目的乃为了“in statu exeuntium”(临终),但并不能因此结论圣多玛斯认为此圣事只是为了临终者或将死者。
四、 特立腾大公会议。谈及这件圣事乃为了病者,但是指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因此并没有使用“dumtaxat(至少)”而是使用了“praesertim(主要是)”。所以,傅油圣事的对象主要指那些有需要的病人。
五、 梵二大公会议。更喜欢使用“病人傅油”这个名字,礼仪宪章73号这样说:“‘终傅’也可以,且更好称为‘病人傅油’,并不只是进入生命末刻者的圣事。所以,凡是为了疾病或衰老,信友开始有死亡的危险,的确已经是领受此一圣事的适当时刻。”因此,病人傅油圣事的对象为“凡是为了疾病或衰老,信友开始有死亡的危险”。一方面,不只是临终者,另一方面,也不是指随随便便得了什么病的人,比如说伤风感冒。

从傅油圣事的历史演变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梵二恢复了傅油圣事对象在初期教会时的意义与所指,因此,在牧灵中只要把握一种中庸态度就可以了,就是既不把对象限制在临终者和病重者,又不指向那些无需傅油者,比如年轻力壮者,临时患有小病(头疼闹热之类)者。

最后,想补充一点我国教会在施行这件圣事时的不足,就是形式单一化。其实有很多的礼仪形式,不同的礼仪形式所强调的神学意义也不同。我们简单的列举一下,因为这已经不属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这个问题范围了。
- 弥撒外举行,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传统方式。
- 弥撒中举行。
- 弥撒外,但在大庆节日举行。
- 在大庆节日的弥撒中。
- 连续性的礼仪(告解-傅油-临终圣体)
- 没有临终圣体的礼仪。
- 只为一个病者的礼仪。
- 为多个病者的礼仪。
……

NO.165:[其他问题]信仰及以后生活的方向「1/25/2008 6:21:42 PM」 [ ] (提问)
Female
haley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64:[其他问题]天主教神圣的让我害怕「1/21/2008 5:58:00 PM」 [ QQ:418996542 邮箱:liutan871127@126.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Female
 
我其实是一名教友。从小就是听圣经长大的,我的家人们《老爷爷。爷爷。奶奶。妈妈》都信奉。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过洗了,而且在我脑海里一直都觉的那是非常神圣的,。可是后来长大后在外地上学每年只回家一次,而且时间很短暂慢慢的就感觉很生疏了,而且感觉自己有种负罪感,也就不敢去了。到现在为止我已经8年没去过教堂了,甚至把自己的圣名都忘了叫什么了。可是我现在很想在去。我想问一下,如果我在去的话我是需要正常的办神公告诫,还是应该从新领洗啊?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您无需重新领洗,如果长时间没有办神工的话我们也不建议您马上半告解,最好先找神父私下谈谈心,告诉神父您的困难,这样的交流要比直接去办神工得到的效果大。

我们常说教会是神圣的,礼仪要神圣且隆重,因为礼仪的隆重引发人向往神圣的情感,这在基督新教里是看不到的。但是这是一个“双刃剑”,在神学上,天主那种不可见的美表达在他的荣耀中,在圣言降生成人的奥迹中不可见的天主的美善在成了有血有肉的基督耶稣身上彰显出来,大博尔上山上耶稣彰显他荣耀的天主性的时候,神性与人性的光辉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在丑陋的十字架上完成了比第一次更美更圆满的新创造,最后,在圣体盛宴中,天主的至高无上的神圣隐藏在面酒形下成为分外接近我们的食粮。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主的美善由旧约时代的威严逐步借着降生成人的圣言启示给人他的神圣并非高山仰止的,而是借着在耶稣身上的彰显带到了我们人间,就在我们身旁,在圣体圣事中。

真正的神圣不是远离人间的,而是内在于人间。福音中的耶稣默观世间的美妙,他将人间的景致作为他传播“好消息”的媒介,比如,耶稣就曾用农夫撒种子、用农妇的面团、芥子成长、饼酒等形象为载体。为什么要用这些?耶稣就是要告诉人,天主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和他的讯息离我们并不远,不只在我们身边,也可以借着我们自身来表达。因此,在礼仪中的隆重与神圣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人远离天主的因由,反而应该借着这种神圣达到天主本身。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教会的礼仪之目的不能为了礼仪而礼仪,礼仪最根本的目的是指示着一个人与天主相遇、相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来有往。人在礼仪中不能成为一根木头,完全属于被动的。既然是一种相遇,一种交流就应该是相互的。一方面好的礼仪能引导人更深入的与天主相遇,另一方面人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礼仪成为真正礼仪的基本要素。天主在我们中间已经不说来显示他的那种赫赫威严,相反,他来是为与我们成为朋友,愿意把他自己完全交给我们。过分矫饰而非出于至诚的隆重与礼仪的精神完全相反,礼仪的神圣与隆重也绝非一种严肃的表情和动作。

感谢天主,因为他在您的良心里还为您保留着一份可以使你感觉到的欠缺,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悲哀的就是人们在远离天主以后却没有了需要感,在罪恶中生活却没有了罪恶感。我们之所以要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您,天主还在爱着您,在您的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对天主的渴望。如果您看到的礼仪不只是外在的神圣与隆重,而更深入的去看在礼仪中天主愿意来与我们相遇,那么,这就是喜乐的源泉。

NO.163:[其他问题]希望能得到帮助「1/19/2008 5:21:23 AM」 [ 邮箱:xiwangjietuo@163.com ] (提问)
Male
aa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62:[其他问题]因为帮派问题还要去堂里望弥撒吗?「1/18/2008 10:58:55 PM」 [ ] (提问)
Female
susa
 
前几天听教友说伯多禄堂唱经班举行一次纪念朱恩源老师弥撒,这事非常好的,但是有人就说唱经班很复杂的,有好多帮派,很难进唱经班,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这完全违背朱恩源老师心愿,本来一个堂,一个家,都是主的儿女,哪里有帮派,唱的好的就多唱唱,唱经班大门一直开着。
我迷惑了,我还要去伯多禄堂望弥撒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还是鼓励您去堂里望弥撒的好,因为我们进堂不说出于参加什么帮派,也不说给神父去捧场。教会虽然是神圣的,但是是由罪人组成的,因此他需要时常的自我净化。
分帮分派在保禄的时代也很严重,有一次在他的一个心爱的地方教会里也发生了这种现象,保禄宗徒是这样说的:“弟兄们,我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名,求你们众人言谈一致,在你们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合。……我的意思是说,你们各自声称:我是属保禄的,我是属阿颇罗的,我是属刻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被分裂了吗﹖难道保禄为你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吗﹖或者你们受洗是归于保禄名下吗﹖”然后保禄有将这类现象视为一种俗人的表现,“因为你们还是属血肉的人。你们中既有嫉妒和纷争,你们岂不还是属血肉的人,按照俗人的样子行事吗﹖这人说:‘我属保禄’,那人说:‘我属阿颇罗’,这样,你们岂不成了俗人吗﹖”
因此,保禄宗徒严厉斥责了这些分帮分派的行为,这不仅是分裂基督和教会的行为,更是世俗人的低下伎俩。作为基督徒,尽管在我们的团体里无可避免的会存在这些现象,但是我们要努力的去超越。当我们自身的纷争不断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有心思和精神去传教呢,更不用说做见证了。


NO.161:[其他问题]将神父写成神甫妥吗「1/18/2008 10:58:06 PM」 [ ] (提问)
Male
阿兵
 
请问神父一词是如何来的?
我们常常看到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员将神父写成神甫是否妥当?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刚好陈开华神父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专门的论述,我们也就借花献佛了。

    近日在信德网站赫然见到一些转载文章,里面大量使用“神甫”一语,不知其究竟,但总感到一种无端的文化衍化危机。 
    四年前因为这个词和别人激辩过,所以辩前还专门求证于部分历代中国天主教文献和一些教外典籍。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2000)及一些清代的善本,我提出:从文献上来讲明清时期的耶稣会士教将Sacerdos(Priest)译作“撒责尔铎德” (随后的文献渐渐简称为“铎”,“铎德”或“司铎”),而“神父” (Father)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司铎的称呼。并进一步作了一个结论:“神甫”一词不是天主教的传统,那是源自于歧见,今天当然不适于以之来指称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一、司铎 
    尽管不像“天主”(Deus,God)一词的翻译过程那么能清楚地证诸文献,或者也没有资料显示1628年的“嘉定会议”是否触及了“司铎”、“神父”二词。但在最早的一批中国本土神学家们的著作里即开始大量地使用“撒责尔铎德” 、“司铎”等词,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杨廷筠的《代疑篇》里,杨氏可能是第一个使用“撒责尔铎德”的中国人,随后在《天释明辨》,严谟的《天帝考》等著作里随处皆有。三山(福建)教友李九标在《口铎日抄》(艾儒略述,李氏记)“小引”里还专门解释过,他说: 
 
    泰西诸司铎之航海而东也,涉程九万,历岁三秋。比入东土,而尺丝半
粟,毫无所求于人,独铎音远播。……标不敏,戊辰秋杪,始得就艾、卢二
司铎,执经问道。……司铎若洪钟,叩之即响。兹铎音具有,真足令愚者醒,
顽者驯,智者见智,而仁者仁。
      
    二、神父
    在辨论当时,时间不够,只是在著名方济会士利安当的《天福永衢》(成书于康熙十三年)里见到以“父”来称呼利氏。随后和一位昆明的朋友(熊世文先生)展开来深入梳理文献时,竟然在下卷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叶里找到更详尽的文字:“问曰:人于临终之倾,痛悔之情既切、告解之愿亦恳,但无神父以行告解之规,亦得彼罪之赦否,曰:……虽无神父,亦得其罪赦,若有神父,则告解之规必不可废,……”。    
    更让人兴奋的是,熊君随后竟然在永历皇太后给教宗的信中找到了更早的记载: 
 
        大明宁圣慈肃皇太后烈纳敕谕耶稣会大尊总师神父。予处宫中,远闻天
    主之教,倾心既久。幸遇尊会之士瞿纱微,领圣洗。……今祈尊师神父并尊
    会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太平,……。永历四年十月十一日。
 
    而且,我们还发现,在顾保鹄神父的《中国天主教大事年表》(台北光启,1970)书首竟然影印有烈纳太后的手扎,那是来自藏梵蒂冈图书馆的照片,足俱力透纸背般的证力。 
同期的《福建州天主堂碑记》也有如下记载:“……瞻礼之日,则辍常业,听掌教神父弥撒讲道,为不忘救世之恩,盖其虔哉。……顺治十二年乙未夏五月望日立石。” 
 
    三、神甫 
    当我遍阅了夏瑰琦校刊本《圣朝破邪集》(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1996)之后,发现尽管是出于反教、仇教心理,但明清时期的人们还是用“司铎”来称呼那些“西番”。 
随后,最早见到“神甫”一词的地方是的《清末教案》(五卷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中华书局,1996-2000)里,那是一些大臣在写给光绪帝的奏蔬里用的词汇,意谓“神甫”是朝廷与民间的对立面,那是当时民众士绅欲扑之而后快,朝廷官员却避之而不及的角色。这是目前我找到的最早记载。 
 
    四、不同的源流及其效果 
    经检阅文献,直至清末民初的文献里还在大量地使用“司铎”一词,而较少见用“神父”,当然,在天主教的文献里,更没有“神甫”一词了。 
     实事上,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Sacerdos指的是神职人员的圣职身份。在旧约中,希伯来文Kohen 意思是“向神祭祀者”,七十贤士译本译作Iereus,意为“属神的人”,到了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行本圣经中,则将之译为Sacerdos,意为“神圣的人”。Presbyter的源头却是希腊文,新约中采用了希腊文Presbyteros来称呼早期教会中“受指派负责照顾信众的领导阶层”。不同语文的词汇含意都指向“被选者的司祭职”之意。所以,随后拉丁文的Sacerdos在教会文献中,逐渐明晰地指向“司祭”圣职,其意义等同于希腊文的Presbyteros(参见《神学辞典》台北光启,1996,司铎、司祭条)。 
     此外,在西方教会的传统中,人们除了称圣职人员为司祭、司铎外,也用世俗生活中的“父亲”一词来称呼那些为圣化人灵而服务的神职人员。在法文里Prêtre, 即是司祭、司铎之意,多见于正式场合,而Père则是人们对神职人员的日常称谓,这和家大人是一个词。其他文字,诸如以拉丁文为母系的文字意、西、罗马尼亚等皆作如是解,我们熟知的英文同样以“Priest and Father”分别称呼司祭和神父。此外,根据谷寒松神父的研究:在圣经宗教的传统中,“父亲”一词有多层含义。在旧约中,选民以“父亲”的形象在描述“唯一神”,在新约里耶稣直接称天主为“父亲” ;而在圣教会的传统中“父亲”一词往往也用来指那些对教会神学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中文都译为“教父”(Father of Church) 。第三层意思则是“对天主教司铎的尊称”(《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语汇编》台北光启2005,第376页》)。 

    所以,尽管“说文”里讲“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但从语源学、历史学的角度而言,“神”与“甫”两个字的非常组合,绝非天主教的逻辑传统,这仅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内部使用”的词汇而已。

最后,我们需要补充一点,来我们这个在线答疑系统提问并不只是天主教徒,其中很多是没有信仰的,也有新教徒,因为他们使用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词汇,比如最常用的是“上帝”,我们在回复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提问者的尊重也会使用他们的词汇,这并不表示我们赞同或反对什么,而只是出于一种尊重。
NO.160:[其他问题]如何阅读圣教法典「1/18/2008 10:57:26 PM」 [ ] (提问)
Male
教友
 
 我读了圣教法典,发现里面有许多词语都是专业用语,比较难理解。有没有关于法典的通俗本、或是注释、及相关案例说明解释的书籍,能不能在网上找到?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因为是法律的关系,各种概念就必须要周延,而且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所以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是必然的,没有修过法律的人读起来可能会很困难。
其它的辅助参考资料不是很多,其中用的比较多是《天主教法典注释》《圣事论补正》等等,大多是法律专家陈介夫的著作,这些书籍在大陆都曾出版过。目前网上的版本还没有看到,囿于版权的问题,我们也不能随便的将那些著作数字化搬到网上传播。不过,我们还是准备把一些比较有分量的书籍在作者同意的情况下以电子图书的方式提供给大家。
个人阅读法典固然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需要特别的注意,一来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特别是有关法律的知识,二来法典是一个很有系统的体系,很多条文都有前后牵连和互相约束,需要整体的去理解,而不是抓住一条不放。
页次:241/252页 每页15条 总计3774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分页:235页 236页 237页 238页 239页 240页 241页 242页 243页 244页 245页 246页 247页

©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咨询Email:chinacath.org#gmail.com
本答疑系统属于天主教在线,本站许可大家在任何地方使用我们提供的答案,唯在对答案做任何修改时,请事前通知我们。

 
  教义教规 圣经疑难 婚姻家庭 伦理问题 生活问题 其它问题 教堂查询
天主教是否拜偶像 如何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怎样理解三位一体 基督教提出的几个问题 玛利亚的地位 教友能给已故亲友烧香吗
有关创造的几个问题 圣经中血腥情节描写 基督教与天主教诠释圣经 《圣经密码》可信吗
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 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 婚姻问题集锦 II III IV 婚前性行为的问题
从教律看婚姻 道德两难的疑问 为何天主准许恶在世上 手淫是一种罪吗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力 星期五可以吃肉吗 早恋在天主教是犯罪吗 圣神同祷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