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站主页 在线答疑 答疑旧版
  【系统公告:
1、为了他人的阅读方便,请选择问题相应的栏目并拟好问题的标题。
2、提问时选择保密留言而没有设置密码的问题将被直接删除,不予回复。
3、为了确保回复的质量,我们可能会迟延几天回复您。

分类查看:[全部问题 认识教会 教规教义 圣经问题 伦理问题 婚姻家庭 其他问题]

标题关键字

NO.1313:[认识教会]慕道者的顾虑「2/21/2025 12:07:57 PM」 [ ] (提问)
Male
多禄
 
你们好,我是一名慕道友,我相信天主的安排与护佑,也愿意领洗,但教会的一些现象让我不太放心。
1.我在几个教会群,发现一些(甚至很多)网络教友根本不认同梵蒂冈的开明立场,反智、反世俗、反进化论、反正常的现代化,根本不认同自由价值观,还有想搞神权专制的极端言论。更让人奇怪的事,有的人一边享受着现代化的红利,一边反对现代化的产物,可能他们用来护道的手机互联网就是无神论者、异教徒发明的。
2.教会内部的左墙效应比较明显(但不如别的一些教派),一些极端保守和反智的教友好像容易掌握话语权,而且自负于信仰,不愿意理性沟通。
 说句不太好听的,我的许多学生即便不认同我的观点,也都是很礼貌地就事论事,讲逻辑证据,可一些自认为真理在握的教友会对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领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表独断的意见。
3.梵二会议确实带来了争议,大家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但总得统一标准,而不是一会儿是新教式的唯独圣经,一会儿拿中世纪的圣人事迹和教会训导否定现状。
4.神父的意见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如果神父在教会说一不二,不能有任何质疑和反对,那挺让我不安的。
比如现在慕道班的神父对我和其他慕道友的疑问反应就挺冷淡,还不知道是否允许我领洗,即便领洗了,我能否自由坚持自己的观点,会不会因此影响神父对我的牧养(比如非要让我因不同的想法疑问、读无神论书籍去办告解)。
5.教会对经济活动到底是什么看法,梵蒂冈其实没有什么意见,但国内的教会和教友真是参差不齐。有的人经商炒股毫无芥蒂,有的人似乎有仇富心理,而且动辄拿圣经背书,这样让人赚钱做事业都有负罪感。国内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质量是有目共睹的,不运用理性多赚些钱很难想象。我从不奢望赚大钱,更不敢把天主当作财神,但还是相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不迷失自己的情况下往财富自由的方向努力一下总是没错的,这样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还可以给教会和穷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6.天主显然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中心和动力,但教会有时的言论就像是服从性测试,而且不允许适度妥协,非要我们作出极端的判断,比如说对《沉默》的看法。我的思维还是比较中庸圆融开放,不太喜欢非黑即白的斗争思维。
7.我不需要也不赞成那种打鸡血的新教伦理(这种伦理已经异化为资本主义的优绩主义),但还是希望让我的研究等事业有属神的意义。毕竟天主给了我有限的生命和才华,能充分发挥每一份才华,尽量取得些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显扬天主,把属神和属世高度统一起来,争取成就一段托马斯式的学术佳话,我是非常渴望的。梵蒂冈其实已经在原则上认同了世俗事业的神圣性,但教会还是偏向修士的圣召,这样还是让我的心理有些负担。还有那种弃绝自我的论调,直接把人的所有世俗理想否定,好像除了当修士和念经,此生就没有任何意义。
8.我能理解斯多葛式的自由,也愿意节制欲望,接近天主,但这毕竟是个过程(我也承认自己的软弱),把今生今世的美好贬低到底,我不太能接受。
9.我从不敢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而自认为高人一等,但我的思维方式(至少现在)不太可能因为信仰发生根本改变,放弃理性和怀疑批判精神是很困难的。我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增进对信仰的理解,像托马斯一样调和其与理性的冲突(其实托马斯的思想在中世纪也被视为“离经叛道”,此公在今天会拥抱社会科学和现代哲学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教会的反智现象太严重,甚至就明确说知识分子的思维是错的,那我只能说也许稍有钱和知识的人都进不了天国(之前就有教会的网友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只是有地狱和炼狱的差别,总之有些知识/财富越多越反动的感觉),让我们这些心向天主教的读书人很寒心。
10.说了那么多,我也是在论断别人,也深知自己的私心杂念、私欲偏情,会往真善美努力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积善成德,修到哪里是哪里,但愿天主给我这样的空间,又能激励我精进。

[天主教在线] 回复:
1. 关于部分教友的极端立场(反智、反现代化等)
确实,某些天主教群体中存在极端保守的声音,比如反对进化论、批评现代文化,甚至对神权政治抱有幻想。这可能是因为:

对传统的极端依恋:有些人认为过去的基督教文明更“纯粹”,对现代自由主义、科学进步抱有戒心。
对信仰的单一化理解:他们可能把信仰看成一个封闭体系,而不是可以与科学、哲学等领域对话的活力系统。
互联网放大极端声音:现实中的教友未必都这么想,但在社交媒体上,极端观点更容易获得关注。
2. 教会的“左墙效应”
教会内部确实存在某些“话语权掌握在最激进的人手里”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圈子里。相比之下,愿意与世俗对话的教友往往声音更小,甚至被认为“信仰不够虔诚”。

但要注意的是,教会本身并不等于那些极端教友的言论。真正的教会精神仍然是开放、理性的,比如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梵二)就强调了信仰与理性的和谐。
3. 关于梵二的争议
确实,梵二之后,教会内部有不同声音:

有人认为梵二让教会变得更开放,符合时代需要。
也有人认为梵二“妥协”了,导致信仰的世俗化和衰落。
但关键是,梵二并没有推翻天主教的核心信仰,而是调整了表达方式和牧灵方向。
你说的“一会儿新教式的唯独圣经,一会儿又用中世纪教会训导否定现状”的矛盾,确实存在于一些保守派当中。这反映了一种“选择性信仰”的现象,但天主教的信仰理论其实比这种做法要系统得多。

4. 神父的权威问题
神父确实是牧者,但他们并不享有绝对权威。神父的话要符合教会训导,不能胡乱下命令。
如果你的慕道班神父对你的疑问反应冷淡,那不代表整个教会都是如此。 你可以尝试换一个堂区,或者找更开明的神父聊聊。
至于告解,教会鼓励信徒坦诚面对自己的罪,但并不会因为你看无神论书籍就一定要求告解。信仰不是禁锢,而是引导人向真理前进。
5. 经济活动与信仰的关系
教会并不反对经济活动,甚至支持合法的商业行为(如天主教的社会训导)。
但确实,有些人对财富持有负面态度,这可能是因为:
对“贪财是万恶之源”的误解(其实圣经并不反对财富本身,而是反对对财富的贪恋)。
对耶稣“弃绝世界”教导的极端理解。但教会并未否定世俗事业的意义,圣人中也有很多从商者、学者和政界人士。
你的态度(在不迷失的前提下追求财富自由,以帮助家人和教会)是符合教会社会训导的,完全不用有负罪感。

6. 服从性测试与极端要求
确实,某些教会话语容易让人觉得“非黑即白”,尤其是对电影《沉默》这样的议题。但实际上,教会的立场并非一刀切,很多复杂的伦理问题是可以讨论的。
你强调中庸、圆融、开放的思维,这其实更符合托马斯·阿奎那式的理性神学传统,这在天主教内部也是有根基的。
7. 事业、研究与信仰的关系
你的愿望(将世俗事业与信仰结合,走学术道路,显扬天主)非常值得鼓励。
天主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调理性、知识与信仰结合的宗教(不像某些新教派别强调“唯信仰”)。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天主教徒,如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孟德尔、勒梅特等。
但确实,教会更偏向修道圣召,这是因为修道士的生活方式更容易体现“专注于天主”,而世俗事业的成就有时容易让人偏离信仰。
但这不意味着“世俗事业无意义”。你可以像中世纪的大学学者一样,把研究、事业作为荣耀天主的方式。
8. 今生的美好与信仰的关系
你说得对,斯多葛式的自由是一个过程,教会也承认人的软弱。
但“弃绝世界”并不意味着否定世界的美好,而是提醒人不要把世界当作终极目标。圣方济各、圣多玛斯·莫尔等人都在世俗事务中找到了信仰的意义。
9. 知识分子的思维与教会
你说“如果教会反智,甚至明确否定知识分子的思维,那让人寒心”,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但实际上,天主教本质上并不反智,甚至是基督教中最重视理性的教派之一。
只不过,某些信徒可能缺乏教育,或者受到某些极端神学观点的影响,才会流露出反智倾向。这并不能代表整个教会的立场。
10. 你的精神状态:寻求空间与成长
你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有“私心杂念、私欲偏情”,但仍愿意“日拱一卒,积善成德”,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信仰态度。
天主确实会给你成长的空间,也不会强迫你立刻达到某种“完美状态”。信仰是一个旅程,而不是一场考试。
你应该继续探索信仰吗?
是的!
你有理性的思维,对信仰有严谨的态度,愿意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寻找平衡,这些都说明你很适合深入探索天主教。
不过,你也需要:
找到适合的信仰环境(或许换个更开放的堂区)。
避免被极端声音影响(他们并不代表整个教会)。
坚持你的批判精神(托马斯·阿奎那式的理性探索是被教会认可的)。
NO.1312:[认识教会]寻找主「2/9/2025 8:17:22 AM」 [ QQ:3767638631 邮箱:3767638631@qq.com ] (提问)
Female
小爱
 
您好,我是一名可爱的女孩,生活中受到了一定的挫折,听闻有一个天主教可以治愈我们心灵上的伤口,所以我想要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欢迎你!天主教确实是一份充满爱与希望的信仰,它强调天主的慈悲、宽恕和陪伴,无论人在什么境遇中,祂都不会离弃。
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加入天主教,可以从阅读圣经(尤其是《福音书》)、祈祷、参加弥撒等方式开始。你也可以联系当地的天主教堂,参加慕道班,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受洗成为正式教友。
但是,需要澄清的是,信仰会带给人一个新的生命,一个灵性的生命。但天主教并不是治愈疾病的教会,入教的目的也应该是出于能获得疾病的痊愈,而应该是出于对真理的追寻和跟随。
NO.1311:[认识教会]道明「2/3/2025 5:07:33 PM」 [ 邮箱:3583547677@qq.com ] (提问)
Male
忻慰之泉
 
中国大陆目前有男修会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因素,许多修会在中国大陆的活动受到限制。因此,修会的存在形式和活动范围可能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对于具体的修会信息,建议联系当地教区或教会组织以获取最新情况。
NO.1310:[认识教会]不好的念头「12/20/2024 4:39:45 P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 (提问)
Male
夜空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9:[认识教会]浮躁的心「12/20/2024 12:57:07 A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 (提问)
Male
夜空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8:[认识教会]佚名「11/27/2024 1:09:50 AM」 [ ] (提问)
Male
佚名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7:[认识教会]是否犯罪「11/24/2024 7:00:45 PM」 [ ] (提问)
Male
阿福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6:[认识教会]解疑「11/7/2024 12:09:02 A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 (提问)
Male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5:[认识教会]情欲搅扰「10/28/2024 8:02:10 PM」 [ QQ:3979823763 邮箱:3979823763@qq.com ] (提问)
Male
无所事事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4:[认识教会]赚钱的问题「10/23/2024 2:10:15 AM」 [ ] (提问)
Male
塔冷通
 
请问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或合法赚钱致富可以荣耀天主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和通过合法手段致富,确实可以成为荣耀天主的方式。在天主教的信仰中,工作和财富都被视为天主所赋予的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恩赐以及背后的心态。
《哥林多前书》10:31教导我们:“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或无论作什么,一切都要为光荣天主而作。”在事业上追求成就和成功时,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光荣天主、服务他人,并尽力使用你的才华,事业的成功本身就是在实践信仰,也能成为荣耀天主的途径。通过敬业精神、诚实和正直,你能在工作中彰显信仰的价值观,成为他人眼中的榜样。
财富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和使用。若致富的方式合乎伦理,且富有后能慷慨分享,积极参与爱德和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那么这种财富的积累也能彰显天主的爱和慷慨。例如,《箴言》10:22提到:“使人致富的,是上主的降福;营营的辛劳,却无补于事。”这提醒我们,要视财富为上主的恩赐,而非个人的唯一成就。
天主教强调爱德,也就是说财富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帮助他人。教宗方济各也常鼓励人们将财富用于社会公益,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这种分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彰显天主爱的行为。
尽管财富可以用于荣耀天主,但天主教也提醒信徒要警惕过度追求财富带来的试探。耶稣曾说:“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人:他或是要恨这一个而爱那一个,或是依附这一个而轻忽那一个。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玛窦福音》6:24)。财富和地位的追求若使我们偏离信仰,甚至变成生活的核心,可能会使我们远离天主。所以,财富的积累应保持适度,不应让财富成为信仰和家庭的负担。
NO.1303:[认识教会]进教会的顾虑「10/18/2024 12:16:45 AM」 [ ] (提问)
Male
多禄
 
我是一名知识分子,希望在领洗后能保持自己的理性与客观,在服从天主和遵从教会的同时保有四大自由:研习自由(以客观的立场研究学习天主教及教外思想)、思辨自由、怀疑自由、批评自由(对教会乃至教宗),请问教会有可能接纳吗?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你的问题很深刻,反映了对信仰与理性的思考。在天主教中,信仰与理性并不是对立的,教会鼓励信徒在信仰中探索真理和理解神秘。因此,你所提到的四大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接纳的。
研习自由:教会鼓励信徒去探究和理解信仰,包括天主教的教义和教外思想。深入学习可以加深对信仰的理解,促进信仰生活的成熟。
思辨自由:思考和反省是信仰的重要部分,教会鼓励信徒在信仰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义。
怀疑自由:虽然怀疑在信仰中可能被视为挑战,但教会认为,诚实的探讨和质疑可以促进更深的理解和信仰的坚定。关键是要在对话中寻求真理,而不是停留在怀疑本身。
批评自由:对教会和教宗的批评应当是建设性的,出于对信仰和教会的爱。教会鼓励信徒以真诚和谦逊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促进教会的成长和改革。
教会希望信徒在信仰中保持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只要你在探索和思考中保持对天主和教会的尊重,积极参与教会生活,教会通常会接纳这样的态度。建议在正式领洗前,可以与当地的神父或教区沟通,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NO.1302:[认识教会]天命的问题「9/8/2024 7:21:32 PM」 [ ] (提问)
Male
西儒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请问天主教是否有“天命”“命运”的观念?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天主教有与“天命”或“命运”相关的观念,不过与孔子的“天命”观念有一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天主教对“天命”和“命运”的理解:

1. 天主的旨意与人类的自由意志
天主的旨意: 天主教认为,天主是全能的、全知的,并且有一个计划和旨意。这一旨意涵盖了宇宙的创造、人类的救赎以及每个人的生命。天主的旨意被认为是出于对人类的爱和慈悲,是为了人类的最终福祉。

自由意志: 天主教还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尽管天主有一个旨意,但人类在道德选择上是自由的。自由意志允许人们在天主的计划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也意味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天主教信仰并不认为人类的生活完全由“命运”决定,而是通过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合作来实现天主的旨意。

2. “命运”与“天命”的概念
天主的计划: 天主教教义中有一个关于天主计划的观念,即天主对每个人的生命有一个独特的计划。这种计划被称为天主的旨意。信徒相信,天主会引导他们走向符合这一计划的路径。

“命运”的理解: 在天主教中,“命运”并不是一种宿命论的观念。天主教不认为人的一生是完全预定的,不能改变的。相反,天主教鼓励信徒在生活中以信仰、祈祷和善行来寻求天主的引导,同时使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做出决定和选择。信徒相信,通过与天主的合作,他们可以回应天主的旨意,并且以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参与到天主的救赎计划中。

3. 与孔子“天命”的对比
孔子的“天命”: 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主要是指一个人在五十岁时应当了解并顺应天命。孔子的天命观念更侧重于人生的自然规律和顺应天命的智慧。在儒家思想中,天命常常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相关联。

天主教的理解: 天主教的“天命”则更多地涉及到天主对个人的召唤和使命,包括每个人的生命目的和最终救赎的计划。与儒家的观念相比,天主教更加注重神圣的引导和个人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天主教对“天命”或“命运”的观念强调天主对每个人的独特计划和旨意,同时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与孔子的“天命”观念不同,天主教信仰更加注重天主的救赎计划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信徒在信仰中寻求天主的引导,同时通过自由选择和善行来响应天主的旨意。
NO.1301:[认识教会]慕道友的宗教观「9/1/2024 1:32:50 PM」 [ ] (提问)
Male
小飞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300:[认识教会]受洗时间和葬礼仪式「8/24/2024 2:03:14 A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个人网站:无 ] (提问)
Male
夜空
 
此留言保密,仅管理员及留言者可以浏览。

[天主教在线] 已经回复您,请 输入密码查看
NO.1299:[认识教会]互认洗礼「8/21/2024 9:52:36 PM」 [ QQ:1438788719 邮箱:1438788719@qq.com ] (提问)
Male
 
贵教和信义宗互认洗礼吗?如果不互认,信义宗教徒加入天主教是不是要接受再洗礼和坚振礼?这会不会违反洗礼只能有一次的原则?思高本圣经有关炼狱的部分是不是与圣经其他部分没有呼应的地方?改教家们是不是因此将炼狱的部分视为次经?普通信徒有没有必要读神学家的作品,还是只读圣经就行?谢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关于天主教和信义宗对洗礼的互认问题,天主教和信义宗(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的基督教派)确实互认彼此的洗礼,前提是洗礼符合天主教的基本要求,即用水并以“三位一体”的名义施行(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如果信义宗教徒的洗礼符合这个要求,他们加入天主教时就不需要再接受洗礼。

至于坚振礼,虽然信义宗也有类似的仪式,但在天主教中,坚振礼是圣事的一部分,旨在巩固并深化洗礼所获得的恩宠,因此信义宗信徒在加入天主教后会接受坚振礼,但这并不违反“洗礼只能一次”的原则,因为坚振礼并不是重复洗礼。

关于炼狱的问题,圣经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炼狱”这个词。但天主教会根据一些经文,特别是《马加伯下》(次经之一),以及一些新约经文(如《哥林多前书》3:15和《玛窦福音》12:32)发展出了炼狱的教义。改教家们拒绝了《马加伯下》等次经,认为它们没有与新约中的其他部分一致性,因此不接受炼狱的概念,并将次经视为不属于正典。

至于普通信徒是否需要阅读神学家的作品,还是只读圣经就足够,这取决于个人的灵修需求。阅读圣经是信仰的基础,但神学家们的作品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教会的教义、信仰的历史发展以及如何在当代生活中应用信仰。因此,虽然只读圣经足够获得救恩的知识,神学著作对于更深的属灵成长和理解教会的教义非常有帮助。
页次:2/89页 每页15条 总计1328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分页:1页 2页 3页 4页 5页 6页 7页 8页

© 版权所无,欢迎转载。Copyleft 2003.天主教在线 【佳播工作室】
咨询Email:chinacath.org#gmail.com
本答疑系统属于天主教在线,本站许可大家在任何地方使用我们提供的答案,唯在对答案做任何修改时,请事前通知我们。

 
  教义教规 圣经疑难 婚姻家庭 伦理问题 生活问题 其它问题 教堂查询
天主教是否拜偶像 如何加入天主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基督教还是天主教
怎样理解三位一体 基督教提出的几个问题 玛利亚的地位 教友能给已故亲友烧香吗
有关创造的几个问题 圣经中血腥情节描写 基督教与天主教诠释圣经 《圣经密码》可信吗
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 如何对待同性恋问题 婚姻问题集锦 II III IV 婚前性行为的问题
从教律看婚姻 道德两难的疑问 为何天主准许恶在世上 手淫是一种罪吗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力 星期五可以吃肉吗 早恋在天主教是犯罪吗 圣神同祷会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