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NO.719:[圣经问题]圣经第二句有什么含义?「1/27/2008 10:37:15 PM」 [ ] 留言
Male
求索
1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2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

为什么要写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呢,水是不是在天主创造万物之前先存在了呢

[天主教在线] 回复:
一、先说翻译问题。您所引用的为思高圣经版本,原文为:“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至于和合本则译作“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另外还有其它的版本,但是我们很少注意冯象的翻译,他的译文为:“太初,上帝创造天地。大地无形,一片混沌,黑暗笼罩深渊。上帝的灵,在大水之上盘旋”。从文学层面而言,冯象的版本气势雄浑,辽阔悠远,绝对比前两者更配得上天地初开的景象;而且语言节奏感特别好,凝重而从容,乃上佳的中文。再说意义的准确,单是“太初”二字就比“起初”在“在起初”强多了。正如冯象自己所说的,此乃宇宙诞生的一刻,在“上帝创造天地”之前,连时间都还没有,“太初”正好有开始的开始的意思,而“起初”则给人一种直线时间已然存在的感觉。(参:冯象译经二之一)

二、创造的概念。创世纪第一章第一节的“创造”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希伯来原文为“bara”。这动词是专门描述雅威的创造动作的,不能用在其他存有物上,换句话说,这个动词的主语永远是“神”“天主”或“上帝”。记得在研究圣经的时候,这个动词为过去时,不知道为什么和合本和冯象没有将时态带出来。这动词在旧约里出现48次之多,全是指天主的创造工程。但它本身并不明确包括“从无变有”的意思,是在特别强调天主从什么都没有的境界创造了宇宙。它有时指“崭新”的事和物,其重点是天主的“权能和掌管”。不过,旧约中有两处需要特别注意,创世纪第一章和第二依撒意亚有关创造的描述,创世纪第一章的作者和第二依撒意亚的作者,大体都是流放巴比伦时期的犹太信徒。创世纪的作者特别关注的是万物的开始,而第二依撒意亚的作者则是把重点指向未来圆满的救援,天主的创造已经不再是原初的那种创造,而是一种新创造,就是雅威的救赎(依四三1-15)。在冯拉德(Von Rad)的著作中,特别是1936年,他著文“旧约关于创造的教义之神学症结”,将目光转向《圣咏》和第二依撒意亚有关“创造”的研究。他发现,“创造”教义与以色列的救恩史密切相关。同时,“创造”思想在智慧传统中也植根于以色列。总体来说,冯拉德的著作是特别着重救赎思想的。不过,我们理解创造需要整体的去看旧约思想,以及新约对旧约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就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才能理解创造的意义。此一主题已经超越了这个问题的范围,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三、从无中创造。从无中创造拉丁文为:“Creatio ex nihilo”,英文为:“Creation out of nothing”,这个词已经假定了“无”的概念。在存有的角度上来看,“无”可分为绝对的“无”和相对的“无”。所谓绝对的“无”,是永不能有的“无”;相对的“无”,意味着今日尚未“有”,但是明日可能成为“有”。圣经中所言及的天主从虚无中创造的虚“无”,是后面所指的这种存在性的、相对的“无”。
“从无中创造”是从虚无中的创造。这描述可说是旧约天主论以及创造神学的结论。固然在以色列古代的思想里,没有“虚无”这类的抽象名词和概念。圣经中对“无”的思想表达,在初期一直是运用拟人的方式。在创世纪里用过“以言语创造”、“混沌、黑暗、深渊”、“洪水、灭世”……等名词,在其深处要表达的,不过是这种虚无的境界。
到了旧约末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方才渗入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来表达。旧约中清晰的出现“从无中创造”的思想其实从玛加伯时代才开始。本来相对的“虚无”是一种哲学的概念,来自希腊的哲学思想,运用在由希腊文写成的圣经中。它先假定了“存有”和“存有物”。在智慧篇曾如此描写:“你全能的手,既能从无定形的原质中造出了世界……”(智十一18)。原质一词在当时意味着“万物无形之成份”;玛加伯书中的“我恳求你仰视天,俯视地,观察天地间形形色色的万物!你该知道,这一切都是天主从无中造成的,人类也是如此造成的”(加下七28),描绘天主是从相对的虚无中创造了万物。“从无中创造”,如果没有启示,哲学几乎无法推论出这样的论点来。

第四、天主的神。根据希伯来原文,天主的神有很多的解释,可以是一种宇宙元素,也可以是呼吸、空气、风或者飓风,甚至也可以解释为一种与天主的话语相配的神圣力量。它在圣经中与人的生命密切相连,被视为生命的基础,因为凡是有呼吸作用的,便有生命。人的呼吸按照人的心情时快时慢。圣经多次将天主以拟人的说法,所以天主亦有神,亦呼吸,当然神和风给人一种神妙莫测的感觉亦是原因之一。冯象与和合本都翻译为“上帝的灵”或“神的灵”,意思上是一样的,取一种不定性和玄奥性。思高版本翻译为“天主的神”,主要取一种神圣性或与神圣相连的一种生命的施与。
“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段经文有两点值得注意:创造天地万物的是天主,不是他的神;天主的神的伟大力量,在于能控制混沌。相对这段圣经的圣咏卅三首有进一步反省与发展:“因天主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气(ruah),万物生成”,天主藉言和神来创造万物。
其实,在旧约思想中,“天主的神”往往是有特指的,圣经将一些人特殊的作为归功于神,例如三松(民一四6),以及一些伟人的作为;他们被认为时常处在神的支配之下,诸如梅瑟、若苏厄、达味、厄里亚等。天主的神是人生命的来源(创二7则三七1~14)。它将更新人的心灵,降临在默西亚及先知们的身上(依二八6六一1-4)。旧约中从来未将天主的神视为个体,却多次利用了旧约同样的说法,但亦表现天主的神是天主圣三的第三位(玛二八19)。这种说法尤其在若书及保禄的著作中屡见不鲜。天主的神不再是物体、能力、气息,而是“安慰者圣神”,是与圣父圣子同性同体的第三位。
因此,思高的译法多少顾及到了整个圣经的一贯思想,这种译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赐予人生命的“天主圣神”。“圣神”一词中的“神”字,希腊原文是pneuma,原意包括数层:指风、指人的气息,因此引申而指生命、灵魂。在新约时代的教外圈子中,pneuma甚至指神。七十贤士译本以pneuma来译ruah,二字有同样的气、风、生命的意义,但增加了希伯来文的情感因素。希腊化的犹太人将“圣”与“神”相联,因此使“圣神”的意义变得固定,不再指风、气或人的灵魂。犹太人对于“圣”字的用法与希腊人大相径庭,基本上它保持希伯来文“kadosh”的原意,即与礼仪及举行礼仪之地有关。
天主的言在创造与救援行动中,常与天主的神相互关连与补充,“天主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2b ~ 3),旧约的创造传统,反映在天主的言之作用中。同样,在他救援工程上,天主的言 (话与事件) 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譬如:天主藉着梅瑟把救援之言 —— 十诫 —— 通传给以民,天主的话必要完成,“从我口中发出的言语,不能空空地回到我这裏来;反之,它必实行我的旨意……”(依五五11) 除盟约之言外,还有先知之言。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藉着他们天主的言要实现自己救恩的旨意,因此,天主的言进入人类历史中有创造与救援作用。同样,天主的神也实现他的创造与救援,“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创一2b),此注解为天主的神在创造工程上角色,天主的神也进到先知生命中,使他们的行动产生救援的效果 (参阅民长纪,先知书)。在旧约中,通过天主的言与天主的神,完成创造与救援的计划,显露出两者相互配合的特性,完成同一目标:一个创造,一个救援。
旧约中,由始至终都是言与神的合作,天主的神在七十长老身上,他们就出神说话 (户十一 24-25)。天主的神攫住先知,他们代表天主讲出救援性的语言。同样,因天主的神在上主的仆人身上,所以他能报告喜讯。“请看我扶持的仆人,我心灵喜爱的所选者!我在他身上倾注了我的神,使他给万民传布真道”(依四二1)。 道是话,神进到他身上,他传布言,因此上主的仆人是在言与神合作下完成救援。总之。言与神常在合作中完成创造与救援,但言有言的特性,神有神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当圣经作者写道:“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时,一方面是一种太初创造时的景象,另一方面在深刻的表达天主的神在创造中与言须臾不离的重要地位。这种景象无法使我们不与圣神赐予新生命的场景分开,宗徒大事录记载:“忽然,从天上来了一阵响声,好像暴风刮来,充满了他们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开好像火的舌头,停留在他们每人头上(宗二2-3)”。

第五、混沌。混沌也可以写作浑沌。在旧约中,混沌写作tohu(英文意思是 confusion, vain ),常与bohu(英文意思是void)连用,写作tohuwabohu,希腊文写作χαοσ,英文译本有多种译法,通常译作chaos。 圣经作者试图以一种体系化的神学宇宙论阐明世界的发生过程,这个过程是,在非终极的意义上,天主与原始混沌共同存在,然后在某一时刻,天主决意创造我们当今的世界,于是天主从混乱(disorder)中带来秩序(order)。不管原始“混沌”是否为天主所造, “秩序”肯定为天主所造,造物主常常也就是“秩序”的化身。造物主的圣旨宣告之前,浑沌物质的精确状态到底怎样,不可能说的清楚。但是,当天主的神掠过水面,一个美丽、有秩序的世界立即涌现出来。因此,混沌是“无形”、“空虚”、“无秩序”,与“有形”、“充实”、“秩序”相反。圣经英译文常写作“without any order”(无任何秩序)、“a place of disorder”(无序之所)、 “the state of formless, of utter disorder and confusion”(无形、极端无序和混乱的状态)、“the condition of emptiness, unreality, and desolation ”(空虚、无实在性、荒芜的境况)、“a meaningless existence”(无意义的存在)。创世纪并没有明确说混沌是天主创造的,按照逻辑推理,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天主是在某种“原初基础”之上开始创世工程的,原初基础是未分化的混合物,即混沌;另一种是,当初只有精神性的神之灵,物质性的天与地皆为后来天主的偶然创造或必然创造。

第六、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思高本与和合本都译为“运行”,但是冯象则译为“盘旋”。按希伯来原文,“运行”(resh-chet-pe)这个字是动词的分词,意思是“来回反复的动作”,在申三十二11译为“飞翔”,描述老鹰在天上盘旋的飞。在叙利亚文这个字有“置于其上、孵化”之意,圣经中没有这个用法。天主的神运行在水面上,不但暗示了天主的神与天主的同在,更代表了天主的能力。
让我们再读一遍创世纪的第一章第一和第二节:“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第一节一开始就说“天”与“地”,然后,紧接着是“地”的状态,但是突然出来了一句“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似乎很奇怪,因为前面并没有提及“水”,圣经作者为什么不说天主的神运行在土地之间呢,这样不更合乎逻辑吗?
由于我们这个答疑系统无法正常显示希伯来文,所以在这里就省略了。“水”在希伯来原文中是一个阳性名词,很特别的是它通常用复数,不用单数。当我们读到“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时,应该联系到前一句的“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就是说,天主的神正运行在“渊”面上,“渊”(techom)含义是“古水”,即是创造时所指的水,在圣咏第33首第7节和104首的第六节谈及天主创造天地的时候均使用了这个字来描写深水大洋。
在希伯来人的远古观念中,“天”上有一层极薄的拱状物,在这层拱状物上头是水,地上也有水,地底下也是水,称之为“渊”。天主居住在极高极高的天上,在天上的水之上。去世的人则居住在地底下一处叫“阴间”的地方,不论好坏都聚在“阴间”。这反映出远古人类的天文地理的观念,或者有人说是一种“文学语言”。理解希伯来人的天的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创世纪第一章中所描述的词句,这个观念在思高版圣经里附有插图,大家可以参阅一下。
 
不知道是否回答了您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有关创世纪前十一章的问题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就能解释的清的。我们这样回答的目的是在于给大家指出一种“科学”解经的方法,就是既要理解圣经原文所表达的意义,又要顾及到整个圣经所传达的统一讯息。


返回在线答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