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NO.541:[认识教会]恳请指点「5/16/2006 11:07:50 PM」 [ ] 留言
Female
溜溜
我是刚刚信基督教的,曾经不信时候的很多疑问至今没有解脱.现在说挑选几个请教一下基督教中的前辈,恳请回复解疑. 
1.根据自身的经历,我觉得现世的一切都是不自主的非人愿的.穷人饿的吃不上饭,有病了眼睁睁看着亲人受苦死去,或者先天有各种疾病怪病的,后天环境逼上绝路的,他们不信教,确实有他们的苦衷.因为他们想:既然上帝造我出来,为何这样对我?所以不信.如果一切只有等死后才能知晓,那恐怕难有说服力吧.我们天生的身体有着神经系统,怕疼,有各种欲望,所以才会受身体支配.比如杀人抢劫者,有些的确是生活所迫,受人欺压,所以不自觉的就仇恨社会,而杀了人,他们就犯了大罪了;有些人天生各方面都如意,自然感谢上帝给他的一切.所以我觉得评价每个人的对错时,应该先看看上苍是给了他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她先天有病,挺烦恼人的病,遭到周围人歧视,她好象每天都很痛苦,你要是让她:爱人,心里充满爱,她一定不会,她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就是出于生物的本能也不会去爱别人了,如果真是按基督教那样去爱,也是强迫似的. 
2.如果总说,上帝的旨意我们凡人怎能理解呢,现有的就是好的.既然说了凡人不能理解,就应该对他们不知者不罪吧.蚊子叮我就有罪吗?谁让它离了血不能活呢?有句名言说:讥饿的狗只相信肉.真的,一个人他现有的生活是最好的根据,我觉得一个人中了500万应该比信上帝更快乐,不是他低俗,是确实现实所迫. 
3.我想知道祈祷的力量到底是怎样的? 
4.我现在已经在教会注了名,如果不去的话,或者不信上帝,是不是就会.. 
5说实话,我人生也经历了不少磨难,我现在不是怎么向往永生,生活的痛苦已让我失去了对生的热爱,只希望不再有灾难来了,我觉得好累,也不希望别的不幸的人或动物再受什么灾难了.活着,对有些人是享受,对有些人怎么是,深深的恐惧和痛苦呢??..... 
6基督教人士对我说,就是再好的人,不信上帝也没有用,也是有深罪的,那么,如果是信上帝很深的人,却不是好人,他会怎样呢?? 
7.说实话,人普遍是有感恩倾向的,如果一个人帮助过我小事,我也感激不尽.更何况有人为我而死呢?圣经说耶稣为我们而死,其实真的很难感受到,因为毕竟不是能凭我现有能力可以感知的...不是不感恩,是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唐突... 

如果我的问题冒昧,那也是无知的,我觉得人好象生来就是无知的,希望不要怪罪.  
 
 

[天主教在线] 回复:
1、社会不正义的产生有各种理论主张,比较可以被接受的是产生于社会,并不是人的天性所带来的,也不是上帝规定的。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就说明了一些社会活动和个人是有关系的,二者是一个彼此影响的过程。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必然的接受他所在的历史局限性,会受到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至于您所提及的天生的不平衡也需要区分一下,出生的什么地位和什么家庭不是被上帝预定的,但也人自己也没有机会和权利选择。出生儿有健康的和残疾的,这个问题在神学上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比较棘手。如果我们说:“上帝如果为你关了一扇门,就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比如霍金,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过我们可以肯定是上帝所创造的灵魂并没有等级贵贱之分,都是一样的,但是灵魂需要结合与肉体,而肉体的形成似乎有一个自主的发展过程,要受到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近亲结婚、受化学辐射等很容易造成畸形。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密切到不可分离,互相产生影响,肉体的限制影响了灵魂整个功能的完全发挥,也造成不同的智力残障。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我们人都是有连带责任的,上帝选择妳看顾先天残疾的小孩,就是要考验妳的爱心和耐心。也考验我们其它人的爱心。
2、如何确定上帝的旨意,到底应该用“狭义定义”(arrow construction)抑或“广义定义”(broad construction)来评估定夺呢?所谓“狭义定义”,就是说“若上帝不直接指引,命令我怎样怎样作,我则不作”;而“广义定义”即恰好相反,是“上帝若不横加阻挠,禁止我去做某件事,我便可以安心照做”。两种定义,皆有它们固定的市场。一般来说,碰到一些我们不完全心甘情愿的感动或抉择,譬如要放下我们的职业,投身传道的行列,我们都会选择“狭义定义”,即上帝的旨意须显明在祂直接的启示,及某些神迹性的证据之上。我们要求上帝显灵报梦,或给予我们若干可资倚凭的确据:一篇讲道、一节金句、父母的赞许、经济困难迎刃而解……,然后才肯踏上行动。但对于那些我们自己非常渴想,是心底里尚存有若干不肯定或不安的抉择,譬如移民海外,则“广义定义”便是最实惠的考虑了。我已决定了移民某国(当然不会打开地图乱指一通),又迳自拿了表格办理各样手续,只要整个过程顺利无碍,至终得到移民批准,我便假设这是合乎上帝的心意,甚至是祂协助促成了。如此用哪个定义来判别上帝的旨意,端在于我们一心之去留行止,并无任何客观定准,真是方便得很。
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线索入手,多少可能会找到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天主的旨意在基督身上表达出来,基督是上帝的“言”,基督的教导和言行我们可以从圣经里清楚的看出来,因为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承行父的旨意。通过研读圣经,多读圣经,一定会开拓我们的眼界和心灵的视野,在一些事情面前我们自然便会以福音的标准去判断。
3、我们一直认为祈祷的力量是打开自己的心,让我们自己有能力接受来自上帝的恩宠,而这恩宠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改变。所以祈祷的力量是在改变我们自己。
4、如果您已经领洗了就要度一个真正的教友生活,让我们所生活的和我们所信的统一起来。信仰上帝和入教领洗并不能完全被进堂所代替,信仰首先是我个人和上帝的关系。不进堂并不意味着对上帝没有信仰和爱,进堂的或者在里面讲经解道的也并不见得就都是信仰坚定和热诚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们还是需要进堂的,进堂特别凸现出一个人是属于一个地方教会团体的人,有一份教会认同感。
5、痛苦的意义应该是让我们注目那位在十字架上被钉的基督,而不只是关注自己本身的痛苦。我们的痛苦是分享基督救恩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只有我们的双目注视我们的最终目的时我们才不会在痛苦中被击倒。
6、天主教会强调义人的善行是一种与上帝的化工相配合的行为,但也强调上帝恩宠的力量。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里谈到那些行善的人时说:“如明知天主藉耶稣基督所创立的天主公教为得救必经之路,而不愿加入,或不愿在教会内坚持到底,便不能得救。 ”谈到天主教徒时最后强调了一点:“不过,教会的全体子女:要记得自己卓越的地位,并非由个人功劳所获,而应归功于基督的特殊恩宠;如果不以思言行为去报效,不惟不能得救,且要召致更严厉的审判。”
7、感受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基督信仰并不是完全建基于感受上的。我们感恩也不见得非掉几滴眼泪才见真情,基督也不要求我们有这样的信仰。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一定要与我们所信的相配,这样才会让外教人看出我们信仰的希望所在。

返回在线答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