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些文字,希望能帮助您理解。
只要我们能够分辨天主的内在生命和外在行动,彼此有分别而又一体,矛盾便可化解。
所谓天主的内在生命,即天主的本性。祂是宇宙的根源,万有的主宰。作为创造者,祂是绝对的,祂的属性也是绝对的。祂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至于天主的外在工程,即天主的行动。祂主动地进入人类历史,与人结盟。人虽然不断因罪恶而违背了盟约,但天主并无因此而撤回自己的许诺。反之,祂透过以色列民漫长的历史,最后藉祂圣子的降生,揭示了祂的忠信与慈爱。
所以,我会将全知视为天主的内在生命,慈爱则是祂的外在行动。依照天主教教理(236条)的看法,两者是有区别,但其实又是天主的一体两面。
透过「外在工程」,天主给我们启示了「内在生命」;但反过来说,在祂内在生命的奥秘的光照下,祂的一切工程都得以理解。同样,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形。人可透过他的行为将自己显示出来,我们愈是认识一个人,就愈了解他的行为。
不过,在这种相互的关系上,我们要确认外在工程的优先性。首先是天主透过外在行动,揭示了自己的内在生命,然后人才从这些行动中推论出天主的本性。如果我们将这个秩序倒转,即首先是从天主的绝对性,超越性入手,然后才在历史痕迹提出印证,那么,我们所言述的天主,再不是那位自我通传的天主,而是一位哲学而又抽象的天主。
如果天主的全知与祂的仁慈互相矛盾,正因为我们先假定了天主的绝对不变本质,然后发现与祂的历史行动不相符。要解决这个矛盾,或许我们首先要注视福音所记载的耶稣,祂的一举手,一投足揭示了甚么?祂清楚地指出,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生病的人;祂亦可以为寻找失落的一只羊而丢下其他九十九只。为甚么天主本可以大公无私,处于整个人类历史以外,然而,最终又放弃这样做?我相信除了爱以外,再无其他更恰当的解释。
因此,天主的全知并不是抽象的,我们必须从耶稣所揭示的爱去理解。因着这份爱,祂自由地放下了自己的超越和不变,主动而冒险地与人交往。同样,因着同一份爱,人亦得以在自由中去回应天主。所以,这份爱的呼召与回应是不断开放的。若果天主是爱,祂肯定不愿见到任何一个人丧亡,祂期待我们每个人在自由中去体味祂的慈爱。
您也可以参阅一下《神学辞典》里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
http://www.chinacath.org/book/html/131/6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