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客 |
|
|
尊敬的博士: 我的问题不是"现在是否应该出手买房?""房价未来走势如何?". 我想问的问题是: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带给人心理上的恐慌,面对此种逼迫,圣经经文中,是如何教导我们克服这种恐惧,逃脱高房价盘剥的? 第二个问题是训道篇中说"一切都是空 2一切都是空的,训道者说,什么都是虚空、无意义! 3人在太阳底下终日辛劳究竟有何益处?" 是不是我们年轻人就用不着辛苦工作创业打拼了呢?是不是说人就该消极行事呢?应该如何理解"虚空"的含义?
|
|
[天主教在线] 回复: 圣经当然没有记载过人如何购买房产的教导,但是从整部圣经来看,有很多的教训是和人们的这种心理有关的。比如耶稣所说的不为明天忧虑,因为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得了。这种教导让我们活在当下,不为忧愁焦虑所困。耶稣也讲过一个比如,说一位富翁想着怎样给自己购地经营,却不知道自己今晚就要被收去灵魂。这个比如告诉了人们在照顾肉体需要的同时,也应该顾及灵魂的状态。 另一方面,这种宁静的心态不能成为无所事事的理由。基督徒更不能成为那种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做的人,或者是不思进取的人。以处事不惊的心态做事不仅是精神境界的问题,也是信仰所给予的力量。 天主教会特别关注人的这种状态,梵二文献中的《牧职宪章》一开始便说:“我们这时代的人们,尤其贫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乐与期望、愁苦与焦虑,亦是基督信徒的喜乐与期望、愁苦和焦虑。凡属于人类的种种,在基督徒心灵内,莫不有所反映。教会是由团结在基督内的人们所组成。他们在走向天父之国的旅途上,由圣神所领导,并接受向人类宣报福音的使命。因此,教会深深感到自身和人类及其历史,具有密切的联系。” 关于第二个问题,说:“虚而又虚,万事皆虚!”特别出自旧约训道篇。牧灵圣经在训道篇的引言有一段不错的解释,这样说:训道者生活在耶稣降生前的三百年,当时希腊文化已影响了犹太人。继亚力山大大帝的征服之后,他的诸将领又瓜分土地,然后是埃及的拉基德占领了巴勒斯坦。所有这些国王只想尽可能地压榨被占区的人民,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一些巴勒斯坦的大家族受命交纳高税,于是他们便进一步剥削下层人民。就在这个时候,希腊语开始在当地传播开了,古希腊文化嫁接上了当地的传统,希腊商人的入境,使得当地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凡想求得职业的人,都跑进教授希腊语的学校。 耶路撒冷仍与此保持距离,由于政治上的重压,使得大司祭们不得不容忍大家族热衷于新文化—经济。圣殿的教育开始走下坡路,大家只是点评一下希伯来文的经文,重读一下箴言而已。内容一直是:好人有好报,恶人自食其果。以色列对天主的信仰日渐在希腊文化的冲击下,暗淡下去了。此时,一位熟知希腊作品的律法老师起来应战了。他以训道者自居,重新将希腊哲学中的肯定性置于案头:它似乎一直在探究生存的意义、人类无法得知的未来。是的,希腊文明的动力,来自于对人类思维无尽能源的自信,希腊哲学家曾经努力解释所有人类命运之谜(众所周知,这个目的依然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 训道者说:人不是命运的主宰,所有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赐。年轻人不该迷失在行动主义及对金钱的追求上,而要学会怎样真正生活,享受天主在我们生命道路上所赐的一切欢乐。万事变幻不定,我们的理性每时每刻都会出错,谁不愿正视死亡,谁就是假智者。 在翻译这一古老的译法的时候,牧灵圣经采用了另外一种译法,译为:一切都是空的,训道者说,什么都是虚空、无意义!在解释这句话时,注释如此说: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都是虚空、无意义:我们常读到这句诗的古老译法:“虚而又虚,万事皆虚!”事实上,本书的第一个词在希伯来文中指的是一小把稻草。它几乎没有重量,轻轻一阵风就会吹走它,因此是虚空,是无。这同样也表达了我们的一种心态:无法掌握-不确定和充满虚幻的未来,无法满足我们精神的东西,无法建筑任何东西的惶恐,是使人困惑的,是没有意义的。此表达方式在文中重复出现,好像迭句,但根据经文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涵义,为此我们得根据不同的译法来明白其中不同的涵义。 那么,要读懂这句话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历史背景; 第二、注意原文要表达的意义; 第三、从整部圣经的角度去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