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NO.2167:[教规教义]参加竞争?「8/19/2009 5:45:13 PM」 [ ] 留言
Female
让一个善良的人赢得权力与金钱可以让他帮助更多的人。而得到这一切,往往要通过残酷的社会竞争:从小时候的好成绩、到后来在工作中的评优......

参加这些竞争有悖于教义么?

[天主教在线] 回复:
我们先从圣经的角度从正面说明一个基督徒应该持有何种的态度,然后我们再做一个综合的反省。
“让一个善良的人赢得权力与金钱可以让他帮助更多的人”
您不觉得这句话很熟悉吗?这样的念头大多数人也经常有。但是这并不是基督徒对待世界和善良的态度。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路加福音4:5-7节。魔鬼试探耶稣时说的也是同样的话:“这一切权势及其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全交给我了;我愿意把它给谁,就给谁。所以你若是朝拜我,这一切都是你的。”魔鬼其实在说:你很善良,也很聪明,只要你肯用心来赢得权威和金钱,那么你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但是耶稣的回答却是: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独事奉他。耶稣的回答似乎与魔鬼试探的话语没什么关系,也与我们的问题没关系,其实不然。耶稣在这里教导我们要摆正天主、世界和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摆正了,其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关系的具体理解就是:我们是天主所造的,天主是我们的造物主,作为儿女,我们的善良和一切聪明才智都是天主所赐给,并不是个人财富,目的是为了在世界各个民族中、用各种方式来光荣天主,赞美天主,显扬天主的名。面对世界的缤纷复杂,我们都需要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做出不同的选择。不论我们做什么,天主都应该被摆在首要的位置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基础(路10:27; 玛6:33)。
其次,我们来看看作为基督徒,如何面对金钱和权力。耶稣的门徒们因为受世俗观点的影响,在他们中也发生过“谁是老大、谁最厉害”这类问题的争论。耶稣就耐心地教导他们:“你们知道:外邦人有首长主宰他们,有大臣管辖他们。在你们中却不可这样,谁若愿意在你们中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为首,就当作你们的奴仆(玛20:25-27)。”所以基督徒对待世界有力的武器不是权利和金钱,而是爱和服务的精神。你可以选择不做基督徒,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不能改变耶稣的教导,也不能改变耶稣自己为我们示范的奉献之路。我们不能在耶稣这块基石上再添加我们自己的理论。

对于基督徒对待世界的态度,除去上面提到的,我们还可以引用保禄书信里的话:你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反而应以更新的心思变化自己,为使你们能辨别什么是天主的旨意,什么是善事,什么是悦乐天主的事,什么是成全的事(罗12:2)。”这里不是说作为基督徒就该和世界对立,而是要在内心里、在近人中达到耶稣教导的标准,用爱去化解家庭的纠纷、夫妻之间的矛盾及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并把这爱扩散和渗透到工作的环境里。基督徒影响世界的方式是从内到外的用爱去战胜和感染,而不是从外到内的统治、控制和恐吓。保禄把从内到外的这种影响称为“基督的馨香”,意思是我们基督徒从内心里真诚地按照天主的教导去生活,把基督的精神活出来,用爱去改变和感染周围的人,人们“闻到了”我们身上“基督馨香”,从而愿意改变他们的生活。

参加社会的竞争是否有悖教义?
这个问题最好用旧约撒上17章里的故事来回答。
说的是培肋舍特人哥肋雅是个勇士,身材高大魁梧,戴着重六十公斤重的铜盔和铜甲,肩上扛着铜矛,他来到以色列人面前,挑衅说:你们有谁敢出来和我较量?我是天下最敌的大力士,如果你们派来的勇士拜在我的脚下,你们全军都要向我们投降!这个盲目自大的巨人就在以色列军队阵营前走来走去,把以色列人都吓坏了。
这时放羊的少年达味正好赶上去给参加军队作战的哥哥们送饭,达味听见了哥肋雅的叫嚣,就前去找以色列人的国王撒乌耳,请求国王派他去迎战哥肋雅。国王看了看这个稚嫩的放羊娃,不敢相信他能战胜巨人哥肋雅,但是达味向国王表达了自己放牧羊群时终于职守的毅力和决心,因为天主的保护和眷顾,从没让羊群受过损失,国王决定让达味试一试,看这场竞争和比赛到底谁能胜。
达味上阵的时候,手里只拿了他的放羊棍和五块石头及我们今天所说的“弹弓子”。他的对手很蔑视他:难道我是只狗吗?你拿着棍子来对付我?哥肋雅就发誓要把达味的肉拿去喂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野兽。
达味却这样说:你用剑、矛、标枪来对付我,而我将凭着你所蔑视的以色列永生的天主来对付你。接着还没等巨人哥肋雅来得及动手打他,达味就从袋子里拿出一块石头,用“弹弓子”把石头射中了哥肋雅的头,哥肋雅面朝地倒下,达味上去割下了他的头,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比赛和竞争中,靠着天主的祝福和帮助,达味胜利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了竞争和挑战的社会里,竞争在所难免。作为基督徒去竞争,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该练的基本功一定要练,不能懒惰和投机。(达味放羊时如果没练习过硬的投石基本功,他上阵后,即使呼叫天主的名,也不能战胜哥肋雅。)
2、只参加有意义的竞争,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技巧,最终能以自己的工作和成绩光荣天主。
3、在获得成绩前要学会长时间的忍耐。达味一个人在荒野里肩负着家族的使命,放牧羊群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威震四方。但是在默默无闻的岁月里,他还是尽心尽力地工作,敬业和终于职守,为他将来的成绩打好基础。
4、一切都要为光荣天主。

一个针对现时代的反省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迫切的,这个反省就是:在现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内基督徒的缺席所造成的严重性。
基督徒遵循政教分离的原则,很少参政并谈政,但这并不是说基督徒就此应从社会公共生活层面消失。什么是社会公共生活层面呢?比如说:教育、医疗、工会、义工志愿者、文化、社会传媒和政治。若是基督徒不涉足到这些领域,如何能成为“酵母”而使整个面团发酵呢?如何做地上的盐,世界的光呢?若基督徒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就不是地上的盐了,而是保存在盐罐里的盐。所以,基督徒不能也不应该从上述的这些领域分离。
在教会历史上,我们不能否认有着众多的基督徒从政而影响了众多人。我们紧紧举出两个证明:第一、历史上,教会曾经册封过不下于23位国王为圣人,第二、在一位德国基督徒(名字具体记不清了,好像叫舒曼,等找到之后再补上)的影响下,宗教自由做为天赋人权被写进了欧盟宪法,因此他也被称为欧盟宪法之父。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坚决不同意马克思韦伯的话,他说:“谁若找寻自己和别人的灵魂的拯救,就不要在政治的道路上去找寻”。我们总是称搞政治的人有一双“脏手”或者“黑手”,可是,“没有手”才是最可怕的。基督徒从社会公共领域的撤离不仅会使政治家没有手,更会使基督徒自己变得固步自封,称为社会中的“天主教小团体”,意思是说,成为孤立的一份子。注意,我们这里不是在鼓励大家入党从政,而是在提醒基督徒不要因为暂时性的不能因为信仰的缘故入党,随着时间的增长竟然认为基督徒不应从政的意识。
天主教的教义不会明明的劝解他的信徒去搞竞争,但是,从我们上述反省完全可以得到引申,就是基督徒为了要成为“酵母”,为了要成为“光和盐”就必须要走入人群中,必须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活动,也就必须面对某种竞争。而基督徒的竞争不是在不道德层面上的行贿受贿,更不是要达到自己的一些利益为目的,而应该是为了天主的光荣,为了教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公益。
最后,我们引述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义中《牧职宪章》里的话来结束这个反省:
大公会议劝告教友,本着福音精神,忠实地完成现世的任务,因为教友不单是天国子民,也是世上的国民。固然,在世界上我们并没有永久的国土,而应寻求来生的国上,但如果教友认为可以因此而忽略现世任务,不了解信德更要他们各依使命完成现世任务,则是远离了真理。同样错误的是,另一些人妄想自己可以沉浸现世事务,以为现世事务绝对不能与宗教生活协调。在他们看来。宗教生活只是做做礼拜并满全若干道德任务而已。许多人信仰和日常生活相分割,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严重错误之一,这现象早已遭旧约先知的严厉谴责,而在新约内,耶稣基督更不惜以重罚吓阻之。所以,教友不得将职业和社会活动与宗教生活对立,教友忽略现世任务更是忽略其爱人甚至爱主的任务,且将自己的永生引入危险。教友追随曾作劳工的基督的芳表,应该为自身可以从事现世活动而庆幸,把人类所有的努力,无论其属家庭、职业或科学技术等,同宗教价值综合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并在宗教的最高原则下,将一切指向天主的光荣。

返回在线答疑首页